新疆紡織迎來重大機遇
走南疆、闖北疆;探棉花之鄉、訪絲綢之路。新疆,這個以“三山夾兩盆”地貌著稱、占中國陸地邊境線1/4、擁有中國最大棉花產量的神秘地域,注定與服裝結下不解之緣。然而,政策優勢、資源優勢、區域優勢和市場優勢四大優勢集于一身的新疆,服裝產業卻未得到充分發展。 “新疆,加速前進!”成為所有關心和支持新疆服裝產業人士最為殷切的期望。 就紡織服裝產業而言,新疆的資源優勢不言而喻。 首先,新疆棉花資源豐富,是棉花資源的凈輸出地。目前,新疆棉花產量約占全國棉花產量的一半,是全國最大的漿粕和粘膠纖維生產基地,有著豐富的毛紡、亞麻等資源,各種化纖產品也初具規模。 其次,區位優勢明顯,服裝獨具特色。新疆擁有國家對外開放口岸17個,其中陸路口岸15個,航空口岸2個,與8個國家接壤。與中亞等國家在民族、文化等方面有著天然聯系。新疆少數民族與中亞國家各民族在服裝、色彩、款式等方面有著相近的愛好,在新疆本地進行服裝生產更符合新疆和中亞各國各民族對服飾的需求。 此外,市場潛力大,發展前景廣闊。新疆具有一定的出口和內需市場。2011年,新疆紡織服裝出口72.8億美元,其中服裝54.1億美元,約占出口總值的32.14%,出口加本地市場消費,服裝市場容量達500多億元。而新疆服裝企業出口僅占1%。新疆擁有較低的人工成本,電價低,勞動力資源豐富,服裝產業轉移,也有一定的承接條件,具備成為我國西部最具影響力的服裝生產基地和向西出口橋頭堡的有利條件。 但現階段,新疆紡織產業僅局限于棉紡織初加工環節,產業鏈不完善,抗風險能力低。是揚長避短,還是彌補不足?對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王永明給出了答案:“以終端的服裝產業和市場為突破口,立足資源優勢,完善產業鏈,是推動新疆紡織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的現實需要。 政策先行,內生動力隨勢而升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兩年多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堅持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立足新疆欠發達的基本區情,牢牢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用好中央的支持和19個援疆省市的支援,發揮新疆自身優勢。在紡織服裝領域,積極推動產業鏈的不斷延伸。 今年6月,新疆出臺的《關于加快發展新疆服裝產業的意見》,就對發展自治區服裝產業提出了總體要求、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匯集了自治區現有的與服裝產業發展相關的各項政策,從鼓勵服裝企業投資發展、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加強金融稅收支持、促進就業和推進人才隊伍建設4個方面提出了22條措施,為新疆服裝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新疆制定的紡織工業“十二五”規劃,也反映出新疆對于紡織服裝產業大力扶持的決心。 按照新疆紡織工業“十二五”規劃確定的“兩城七園一中心”建設目標,建設“烏魯木齊國際紡織品服裝商貿中心”。以商促貿,工貿聯動,繁榮服裝內貿市場,促進對中西亞和俄羅斯等國的服裝貿易;利用東部服裝產業轉移的有利時機,發揮各省市援疆的政策、資金優勢,建立與商貿中心聯動的服裝產業園,促進服裝產業集聚發展;以現代會展活動拉動產業發展,以豐富多彩的經貿活動帶動服裝產業快速發展;加大服裝人才培訓,建立多層次的服裝專業人員培訓機制,鼓勵國內外服裝設計人才到新疆發展。 規劃促進了國內外尤其是東部沿海經濟發達省市紡織產業向新疆的快速轉移。 目前,國內外一大批知名的紡織企業,如香港溢達、雅戈爾、華孚、富麗達、雄風、江蘇華芳、澳洋、山東魯泰、山東如意、安徽華茂、河南新野等全國紡織500強企業來疆投資發展。 2011年,新疆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總產值232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42億元,分別比2005年增長2.7倍、1.9倍,約占新疆地方工業增加值的9%,行業從業人員近12萬人,成為新疆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和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及民生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王永明指出:“大力發展就業容量大、資源消耗和污染水平較低的勞動密集型服裝產業,對于帶動就業、增加收入、繁榮市場、擴大出口和調整新疆的產業結構,加速推動新疆工業化,激發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和促進社會的穩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