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回龍壩鎮遇困:八成紡織企業本月停產
近日,商報記者從回龍壩鎮政府經濟發展辦公室了解到,就在本月,占重慶市布匹總產量50%、曾在1997年被授予“紡織專業鎮”的回龍壩鎮,有80%的紡織企業集中停產。從布匹年產量達重慶市年總產量的50%,到如今僅剩下不到100家紡織企業在苦苦支撐,商報記者第一時間趕赴這個距離重慶沙坪壩中心商業區40公里的紡織小鎮,揭開上百家紡織企業集中停產背后的真實原因。 個案 最大紡織廠面臨半停產 本月初,重慶市最大的紡織企業揚子江紡織有限公司進入半停產狀態,一半以上車間停工,車間工人陸續接到了輪班通知。 “比起鎮上的其他企業,我們的情況算好的了。”揚子江公司老板唐元川日前在采訪中告訴商報記者。 揚子江公司位于重慶市最大的紡織基地回龍壩鎮,公司主營漿紗業務。該公司黨組書記張承安介紹,揚子江公司成立12年,現在已經是重慶最大的紡織生產型企業,年產值達到3.1億元。單就漿紗這一塊業務而言,公司能排進全國前十名。 但原本良好的發展勢頭,卻從今年年初開始急轉直下。 “去年下半年以來,紡織品市場走勢呈低迷狀態,我們鎮大多數紡織企業的生產經營都陷入困境。不僅是我們主做漿紗這一塊的企業,大批主營紡紗和織布業務的企業日子也開始難過。”張承安坦言。 “以往正常月份,一個月廠里要加工3000萬米棉紗,今年以來,最多能接到1500萬米棉紗的加工業務。”張承安坦言,“現在開工生產,基本無利潤可言,企業主們都在盼著形勢能盡快好轉”。 產業 八成紡織企業本月關停 “今年是這十幾年來處境最困難的一年。8月12日,我終于下定決心暫時歇業,全部停產,工人放假。”回龍壩鎮陸利紡織有限公司老板陶思軍告訴商報記者。 “最繁榮的時候,回龍壩鎮每年產出的布匹總量,達到重慶市布匹總產量的50%,全國布匹總產量的20%。即便是在去年,還有645家紡織企業尚在正常生產和營業,但就在本月,有80%的紡織企業集中停產。到如今,只剩下不到100家企業在苦苦硬撐。”回龍壩鎮政府經濟發展辦公室主任徐興全在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來自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數據顯示,去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產值增速下降了4.1個百分點。目前東部部分集群地區已有約15%加工型紡織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 在回龍壩鎮上,商報記者看到,街上大量的門面緊鎖大門,電線桿和墻上到處張貼著紡織廠廠房轉讓的告示。“這些以前都是紡織品銷售門市部,今年以來幾乎都關完了。”一位居民告訴商報記者。 探因 野蠻生長黃金10年藏硬傷 “回龍壩鎮已經有了約40年的紡織歷史。”徐興全告訴商報記者,“尤其最近10年,回龍壩鎮的紡織企業,從上世紀90年代初的100多家,發展到去年的645家”。 徐興全介紹,2011年之前的10年,是中國紡織業的黃金發展期,隨著出口量的急升,全行業迎來了爆發式發展。 “哪怕是很小的作坊式企業,都賺得盆滿缽滿。”陶思軍告訴商報記者,“尤其是2010年前后,紡織業的利潤率一度達到10%以上。那時,幾乎整個鎮子的人都在從事紡織相關工作,沒有人沒賺到錢”。 “爆發式發展帶來的直接結果是,回龍壩鎮的紡織業在布局上存在‘小、散、亂’的特點。”徐興全坦言,截至去年,回龍壩鎮645家紡織企業中,年產值在500萬元以上的僅272家,“大量的作坊式企業都是看行情好,花錢買幾臺二手設備,就開工了,反正產品也不愁銷路”。 金融危機銷售市場難打開 然而,“好行情”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急轉直下。 “最開始體會到‘寒意’是去年下半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蔓延到紡織業,出口量大減,鎮上大多數紡紗廠和織布廠,都開始面臨銷售渠道關閉的窘境。”徐興全介紹,回龍壩鎮生產的紡織產品,用于出口的僅占總產出的20%左右,但間接受到的影響卻非常嚴重。 首先是出口訂單銳減,很多企業專供出口市場生產的布匹銷路直接被封鎖。其次,“整個行業都面臨出口市場萎縮的情況,導致很多以前專注國際市場的紡織企業,將注意力轉而投向內銷市場”。張承安坦言,去年下半年開始,隨著外地很多實力較強的出口型紡織企業轉做內銷,導致其內銷訂單受到擠壓。即便是作為回龍壩鎮目前最大的紡織企業之一,他們的產品同樣面臨滯銷。 成本高企上下渠道難控制 “產品滯銷,一方面來自于市場萎縮、競爭對手擠壓;另一方面是,長期處于產業鏈的底端,無論是成本劣勢還是技術短板,都導致大多數產品并不具備競爭力。”徐興全表示,“重慶不產棉花,回龍壩鎮所有紡織企業使用的棉花原材料全部來自山東、新疆等棉花產區,光是物流費用就攤高了很大一部分成本”。 此外,由于過去10年的粗放式發展,鎮上大多數紡織企業設備落后,生產成本比發達地區的紡織企業也高出不少。 徐興全說,他們做過調查,與外省的新生紡織企業相比,回龍壩鎮的紡織企業生產每米布的工資成本高3~5分錢、電費每度多5分錢、進出運輸成本每米多出2~3分錢。也就是說,生產一米布,光是生產成本就高出外地2角錢左右。 “這些成本我們根本控制不了。”陶思軍表示,回龍壩鎮幾乎所有紡織企業都只是局限在生產布匹這個環節,上游的棉花原材料需要依賴外地的輸入,而下游的成品加工和終端銷售也需要依賴外地企業,“我們只能被動接受高成本,最終導致產品首先在價格上就缺乏市場競爭力”。 出路 大企業拓寬產業鏈 中小企業抱團御寒 “大規模停產對回龍壩鎮紡織企業而言,是危機也是機遇。”徐興全坦言,這些企業目前最需要做的是,利用停產進行提檔升級,告別過去粗放式的生產模式。 徐興全透露,鎮政府也在積極幫助企業進一步解決融資的問題,以盡快著手設備等生產要素的升級,從而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鎮政府方面也會積極推動企業進一步拓寬產業鏈,增加對上下游鏈條的控制。”徐興全說,通過努力,將產業鏈往下拓寬,打造出屬于自己的服裝品牌,還是有希望的。 對于規模較小的作坊式紡織企業,鎮政府方面給出的方向是:開展抱團化經營。“我們建議一些中小型企業通過抱團或合并的方式,實現規?;a。”徐興全介紹,回龍壩鎮已開始規劃建設專門針對當地紡織企業的工業園,還有3~5年,工業園就會建成,屆時可容納至少100家規模以上的紡織企業,從而通過規?;F代化的生產和經營,帶領回龍壩鎮的紡織企業走出困境。 相關新聞 出口絲綢之路受阻 重慶市近半企業停產 重慶商報訊昨日,市繭絲綢行業協會發布消息,受國際經濟持續低迷影響,上半年以來,重慶市31家絲綢企業,近半處于停產。 在商報記者采訪的10家市內繭絲綢企業中,一半企業選擇停產。市繭絲綢行業協會的統計顯示,今年1~6月,全市絲綢出口總額1054.79萬美元,同比下降33.41%。重慶市繭絲綢行業協會秘書長郭明武透露,上半年以來,市內31家繭絲綢企業,只有18家在正常生產,行業盈利空間收窄至5%~10%。“重慶80%的絲綢產品主要銷往國外,對外依存度很高。”市外經貿委繭絲綢處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說,“缺失了強勁的國際需求,加快開拓和激活國內市場,成為繭絲綢企業嘗試突圍的首選”?!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