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愷:訂單“回家”中國紡企以何留客?
對于不久前落幕的第十三屆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展覽會(紐約)(下稱“紐約展”),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張延愷感觸頗深:參展的紡織出口企業競爭力不斷提升,美國經濟的回彈使人看到希望。而令張延愷更加唏噓不已的是美國市場的一些新變化:紡織品服裝的生產國已經不局限于中國,除了我們能預料到的印度、孟加拉、越南、巴基斯坦等東南亞國家外,還有一些是來自美國本土。這些因美國紡織業復蘇而回流的訂單會否對我國產業造成新的威脅?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國出口企業還有哪些競爭優勢? 美國采購商訂單回流 近兩年來,由于國內原材料價格和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中國紡織出口企業的競爭力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在市場需求尚未擺脫頹勢的情況下,歐美采購商開始尋找生產成本相對較低的供貨商。一時間,“訂單轉移”成為了讓我國紡織出口企業有些無奈卻又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談到近期赴歐美市場考察的感受,這也是對張延愷觸動最大的一點。“目前,許多美國的采購商將生產訂單從中國大陸轉移到其他紡織品生產國。產品種類以棉制品居多;而論及產品檔次,通常是制作工藝簡單、大眾款式的紡織服裝產品。讓人頗感意外的是,這些訂單不僅轉移到印度、孟加拉、越南、巴基斯坦,有很大一部分是回歸美國本土生產的。”張延愷說。 金融危機后,以紡織服裝業為代表的美國制造業加速復蘇。在此過程中,美國政府成為了強有力的推動者。2009年~2012年,奧巴馬政府先后推出了“購買美國貨”、《制造業促進法案》、“五年出口倍增計劃”、“內保就業促進倡議”等多項政策來幫助美國制造業復興,并逐漸體現出了政策效果。2011年美國制造業新增23.7萬名就業崗位,制造業投資恢復明顯。在從虛擬經濟邁向實體經濟的進程中,美國制造業的“復興”承擔了重要角色,而正是在就業機會不斷涌現的大環境下,一些往日已衰落的紡織企業又逐漸興旺起來。 “美國采購商訂單的回流要綜合幾方面因素來看。除了該國紡織業的復蘇外,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在于在本土采購成本較低。目前,美國從中國進口服裝要繳納16%~17%的關稅,面料的進口稅則在9%~10%。從本土采購這些產品不僅可以節省這部分關稅,而且由于地緣優勢,產品的交貨期也相對較短。”張延愷分析道。 張延愷指出,盡管美國的紡織企業要承擔著比其他國家高出幾倍的勞動力成本,但是消費者對于本土生產的紡織服裝產品價格承受能力較高。所以即使在經濟不景氣的當下,企業仍能保持贏利。“在美國生產的牛仔褲成本高,不過賣價也高,一條‘美國制造’的牛仔褲在當地售價為200美元,中國企業生產的能賣到100多美元,產自孟加拉國的牛仔褲就只有50美元左右。在參與市場競爭的過程中,各國產業的不同特點和產品定位很自然地就將市場進行有機劃分了。” 轉化成本優勢迫在眉睫 每條牛仔褲100美元的售價或許只是個案,然而,這樣的市場定位已然詮釋出了當前以及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紡織出口企業的發展方向。“如果還是以生產款式簡單、價格低廉的紡織服裝產品為主,那么企業在今后的發展肯定要受到制約。因為這部分市場遲早是要由成本更為低廉的紡織品生產國承接的。”張延愷強調,在低端產品的價格大戰中,我們以往的成本優勢已不及東南亞甚至美國本土企業。傳統的出口企業必須轉變思路,抓住行業轉型升級的契機,提升產品檔次,在開拓市場能力的同時,更要加強建設品牌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全球紡織服裝貿易格局悄然變化的關鍵時期,為“中國制造”的產品賦予新的形象與價值。 在張延愷看來,盡管外部市場競爭激烈,但我國企業應當抱有信心。他認為,企業當前必須要看到、看清自身在國際紡織貿易中的競爭優勢。“經過20余年的發展與成長,我國紡織出口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有了顯著提升。對于美國采購商而言,他們不可能將一些中等加工程度以上的紡織服裝產品完全脫離中國生產。特別是和中國企業有ODM業務往來的外商,因為他們需要有設計思路和技術能力的中國制造商。在復雜的經濟形勢下,我國一些具備這樣生產能力的大型出口企業仍能保持出口額的增長。此外,我國紡織業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從紡紗到織布的全環節都可以在國內完成,這種優勢也是其他紡織品生產國不能比擬的。”張延愷說道。 在美國期間,張延愷走訪了一家由江蘇企業興建的針織廠。據了解,該企業聘請的設計和營銷團隊基本來自美國本土,公司每年的銷售額都能保證兩位數的增長。如今,除了為超市和一些品牌做生產加工外,公司還開創了自主品牌。其品牌在美國的年銷售額達到2000萬美元,占其總銷售額的1/6。產品品種也逐漸從針織擴大到梭織。 借產業轉型升級而走出去的出口企業不計其數,對于國內企業的轉型之路,張延愷也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大企業與小企業可以結成生產聯盟。大企業的優勢在于擁有穩定的接單渠道,小企業的長處在于生產的靈活性。當前,歐美訂單呈現出批量小、交貨期短的特點。雙方可以取長補短,互相借勢。這樣一來,小企業的產能得到正常運轉,大企業的接單范圍也更廣了。” 借助展會平臺獲取市場信息 在交談過程中,張延愷幾番叮囑記者,要將更多的國際市場的一線信息傳遞給國內企業。而對于企業自身來說,除了通過媒體、業界同行外,最重要的獲取信息的渠道就是參與國際展會。自紐約展開辦以來,一批業內知名企業已開始把它作為開拓美國市場的載體,通過與海外買家接觸,了解美國市場需求與變化,及時調整產業結構與產品設計,爭取長遠的發展。 張延愷表示,如今,企業獲取市場信息的主動性增強。今年展會上,中小企業參展比例明顯提升。在這些企業中,有一部分是過去并沒有做過美國市場,現在發展得比較好,能夠獨立接單了,所以想來看看市場情況;還有一部分是因為歐洲市場不景氣,他們想來看看美國市場恢復程度如何,有沒有新的變化。 據了解,紐約展舉辦13年來,一直注重從美國市場和消費習慣的變化上引導參展企業,展會的平臺作用也不僅限于商貿洽談。今年,紐約展邀請到專業的趨勢發布機構2G2L助陣發布服裝和面料的流行趨勢。此外,主辦方還邀請服裝、家紡設計師及相關貿易機構代表與參展商進行交流,通過這種形式的對接,提高參展企業的產品附加值與時尚度,提高應對美國市場和把握市場需求與走勢的綜合能力。 張延愷表示:“參與海外展是企業展示自身形象、了解市場的重要機會,而機會的把握更離不開產品品質和企業生產能力的提升。”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