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新疆兵團承接紡織產業轉移情況報告
紡織工業是兵團工業發展的支柱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之一,在增加財稅收入、擴大就業、改善人民生活、帶動團場職工致富等諸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十一五”以來,兵團抓住國家促進紡織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和支持新疆建設國內重要紡織工業基地的有利機遇,適時出臺優惠政策,努力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千方百計引進國內外具有深加工能力的大企業集團,承接紡織產業轉移取得顯著成績,紡織工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正在逐步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商品棉種植基地向紡織品生產基地的轉換。 一、兵團紡織工業承接產業轉移的主要成績和特點
(一)主要成績
截至2011年底,兵團紡織行業生產規模達到棉紡環錠紡286萬錠,同比增長18%;氣流紡生產能力5.11萬頭,同比增長2.2%;織機2646臺,同比增長4%;針織服裝生產能力800萬件,同比增長128.6%。其他紡織產業生產能力同比持平,分別是:棉漿粕生產能力19萬噸、粘膠短纖生產能力8萬噸、毛紡錠1.5萬錠、坯布印染能力2400萬米/年、筒子紗及毛巾染色能力2.89萬噸/年、棉纖維染色能力2萬噸/年。紡織全行業規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2.25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15億元。
(二)主要特點
一是紡織產業規模迅速擴大,發展速度快。“十一五”期間,棉紡、人造纖維、印染、織布等產業增長迅速。2011年,棉紡環錠紡規模是2005年的3倍,年均增長24.5%,兵團棉紡規模已占新疆的一半。人造纖維產業從無到有,形成棉漿粕年生產能力19萬噸,粘膠短纖8萬噸。印染產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已經具備多種印染能力。2010年當年新增中高檔織機500臺。
二是紡織產業基地建設取得初步成效,產業集中度提高。“十一五”期間,初步形成了北有石河子、南有阿拉爾,并輻射周邊各師的兵團紡織產業發展格局。石河子市成為新疆承接東部紡織產業轉移的主要基地,產業集群效應初步顯現,優勢生產要素快速集聚,2011年棉紡環錠紡規模已占到全兵團的70%、占全疆的三分之一強,成為新疆乃至西北地區棉紡織行業規模最大、裝備水平最高、產業鏈完整、發展速度最快、經濟和社會效益最好的城市,2010年被授予“中國棉紡織名城”稱號。阿拉爾市成為兵團人造纖維產業主要基地,棉紡也進入快速發展期。
三是設備裝備水平先進,產品檔次和附加值不斷提高。“十一五”以來,兵團引進的棉紡項目多數都采用了國際上先進新型紡紗設備,配備清梳聯、自動絡筒等先進設備和檢測檢驗設備,運用了高效現代紡織生產工藝技術,緊密紡新技術、機電一體化等。萬錠用工從2000年的300人左右下降到目前的90人左右,最低達到50人。棉紡行業“一精二無”產品配套率達到45%、85%、50%,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分別比2005年提高18個百分點、53個百分點、37.4個百分點。色紗、色織布、印染布等項目的引入,不僅延長了兵團紡織產業鏈,而且提升了兵團紡織工業的整體水平。
四是引進知名企業,加快產業升級。“十一五”以來,兵團引進的企業多數是知名企業,比如華芳集團是我國第二大棉紡企業;華茂集團是中國紡織行業的排頭兵;雄峰集團是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弘生集團是我國家用紡織品龍頭企業;華孚色紡(002042,股吧)股份有限公司排名中國色紡紗企業第一;如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毛紡織企業規模較大、效益最佳的企業;阿吉蘭兄弟有限公司是沙特阿拉伯最大的紡織企業;海龍集團是生產粘膠纖維的龍頭企業,以及河南新野、安徽華茂等一批省級紡織龍頭企業。這些企業的共同特點是有核心競爭力、創新能力強、技術力量雄厚、有成熟的產品和穩定的市場,產業鏈都比較長。這些企業入駐兵團,增強了兵團紡織工業的實力,也促進了兵團紡織工業的快速升級。
五是單廠設計規模大,起點高。目前兵團棉紡規模超過20萬錠的企業達到3家,超過10萬錠的企業達到6家,80%企業生產能力都在5萬錠以上。天盛實業有限公司自2003年開始到石河子開發區投資建廠,到目前,已完成投資29億元,形成了環錠紡85萬錠,氣流紡1.3萬頭,中高檔布機436臺,色織布印染能力1.1億米,毛巾印染能力2.6萬噸,已成為中西部地區最大的棉紡企業。
二、兵團承接棉紡織產業轉移的主要做法
(一)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支持,為承接產業轉移創造條件。
“十一五”初期,國家為解決新疆棉花外運難、銷售難問題,出臺了新疆棉花鐵路外運給予400元/噸運費補貼政策,這項政策實際上限制了新疆棉紡織產業的發展。2009年,國家《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明確提出“支持新疆發揮棉花資源優勢,根據市場需求情況,發展棉紡織工業,建設優質棉紗、棉布和棉紡織品生產基地”;“支持具有產業鏈優勢和銷售渠道優勢的大企業大集團將其產業鏈的一端移入新疆發展,構建跨區域上下游緊密聯系,協同發展的產業鏈”,并出臺了給予棉紗出疆與棉花出疆同樣的400元/噸鐵路運費補貼政策,加上國家產業振興專項資金和中小企業資金的支持,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大企業大集團到兵團投資紡織企業的積極性明顯提高,產業轉移明顯加快。
(二)兵團適時出臺產業扶持政策,加快承接產業轉移步伐。
2009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在《國家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出臺后,兵團結合自身實際,出臺了《兵團紡織工業調整振興指導意見》,制定了《棉紡織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辦法規定在2009—2010年期間,到兵團投資的棉紡企業,只要新增生產能力和設備水平達到要求,每新增1萬錠生產能力兵團獎勵企業100萬元,對織布、印染、針織項目也給予相應獎勵。2010年政策到期后,又研究出臺了《紡織產業獎勵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加大了對南疆紡織產業和下游紡織產業的支持力度,兵團各師(市)也配套出臺優惠政策,給予前來投資的企業優惠的水、電、汽價格,略低于市場價的紡棉,幫助企業解決流動資金緊張、貸款信用擔保等問題。石河子開發區政府為鼓勵紡織下游產業發展,投資建設了印染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為印染等下游產業發展提供配套服務。
(三)切實工業運行調度,促進重點項目建設。
2011年,在國內外紡織服裝形勢日趨嚴峻的影響下,兵團各級高度重視紡織工業經濟運行調度,努力克服國內外經濟形勢趨緊的影響,著力化解、緩解行業存在的融資難、招工難等突出問題,保障了紡織工業較為平穩的運行。重點項目順利實施,阿拉爾錦域紡織一期10萬錠環錠紡、石河子天恒紡織一期17萬錠緊密紡、唐成棉業7萬錠環錠紡、睿盛紡織6萬錠環錠紡、芳婷針織服裝外貿出口基地等重點項目建成投產,當年新增棉紡產能41萬錠,在建項目全部建成后將在2010年的基礎上新增產能120萬錠。目前還有一批新項目正在做開工前的準備工作。
三、承接紡織產業轉移存在的主要問題
1.兵團承接紡織產能以棉紡占絕大多數,織布、印染、服裝等產業承接的較少,整個產業尚未形成上下銜接配套、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完整產業鏈。以棉紡為主的產業結構導致兵團紡織企業市場同質競爭嚴重,受下游市場需求波動影響大。
2.融資困難。紡織行業特別是棉紡業是高度競爭性的行業,又基本上是民營企業和中小型企業,金融企業放貸非常謹慎,其他融資渠道又很少,造成紡織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融資困難、流動資金不足。
3.用工緊缺。由于紡織工業是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兵團紡織工業規模擴張,用工剛性需求不斷加大,用工緊缺、招工難已成為兵團紡織企業特別是中小型紡織企業發展最為突出的問題。
4.鐵路運力不足。由于新疆本地市場容量有限,新疆工業產品和大宗農產品主要運往內地市場銷售,造成鐵路運輸競爭加劇,改為汽運運費成本將大幅上升,鐵路運力不足將是目前主要針對內地市場的兵團紡織產業面臨的一個長期問題。
四、政策建議
(一)落實對新疆的差別化產業政策,促進產業向新疆轉移。希望工信部協調有關部門,繼續出臺有利于新疆承接紡織產業轉移的差別化產業政策和稅收政策,通過差別化的產業政策,進一步調動東部企業產業轉移的積極性,引導產業向新疆轉移;給予新疆紡織企業增值稅“平征平扣”政策,建議將棉紗出疆運費補貼標準擴大到布、針織產品,增強新疆紡織業發展后勁。
(二)解決產業發展的融資難問題。希望工信部協調銀監會和金融機構,放寬對新疆農產品加工行業,尤其是紡織行業的貸款限制,切實解決貸款難問題,以促進新疆農產品加工業的健康發展。
(三)從長遠解決紡織品出疆難問題。隨著新疆大開發大發展的不斷深入,大項目不斷建成投產,鐵路運力緊張矛盾將長期存在。解決新疆鐵路運力緊張的唯一出路就是開發中亞市場,將新疆建成中國紡織品向中亞出口的生產加工基地。對此,建議工信部協調商務部對新疆紡織品向西出口或將產業鍵的中下游向中亞轉移給予政策或資金支持。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