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 再造一個生物質“的確良”
30年前,生活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人們對一樣東西肯定不會陌生,那就是的確良。它挺刮滑爽,耐穿易干,不用燙,顏色艷,不褪色。的確良是“decron”(滌綸)的粵語音譯,有件的確良的衣服在那個年代是件時髦的事兒。 滌綸是上一個30年化纖產業發展的奇跡。在6月26日~27日中國化纖工業協會、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化纖專業委員會、國家紡織化纖產品開發中心、泰興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12年“生物質纖維及功能性紡織品”論壇暨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化纖專業委員會年會上,化纖專家指出,化纖行業應該爭取在下一個30年創造一個生物質纖維發展的奇跡。 這個想法還落在了白紙黑字上。在這次會議上,《中國生物質纖維及生化原料科技與產業發展(30年)路線圖(十二五)版》正式發布,一個清晰的生物質纖維路線圖展現在我們面前。 生物產業是國家戰略產業 生物質纖維的提出順應了當前的發展潮流。 生物制造產業將是影響未來的戰略性領域。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預測,至2030年,將有35%的化學品和其他工業產品來自生物制造。2007年全球生物制造產品銷售額為480億歐元,預計到2017年將達到3400億歐元,其中生物材料將以38%的速度增長。 美國、歐洲、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先后制定生物產業發展相關路線圖,工業生物技術已經成為各國的戰略培育方向。美國的生物質發展路線圖顯示,到2020年美國要實現化學工業的原料、水資源及能量的消耗降低30%,污染物排放和污染擴散減少30%;2030年替代25%的有機化學品和20%的石油燃料。歐洲工業生物技術2025遠景規劃中,期望取得基于生物技術型社會轉變的實質性進展,生物能源替代化石資源20%?;瘜W品替代10%~20%,其中化工原料替代6%~12%,精細化學品替代30%~60%。 在此國際背景下,我國制定的《生物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指出,到2015年,全國生物產業產值達到4萬億元;2020年,達到8萬億至10萬億元。重點發展五大方面: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生物服務外包。預計到2020年,生物醫藥占全球藥品的比重將超過1/3,生物質能源占世界能源消費的比重將達到5%左右;生物基材料將替代10%~20%的化學材料。 2010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要求立足我國國情和科技、產業基礎,明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培育和發展。發展目標中要求: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當年GDP的8%左右,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當年GDP的15%左右。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 據中國化纖協會名譽會長鄭植藝介紹,中國生物質纖維及生化原料科技與產業發展路線圖是以國內國際生物制造發展情況為基礎編制的。它的思路是圍繞生物質纖維及生化原料,對化石原料資源替代,化工加工工藝路線替代,以及生化方法改性,實現生化差別化發展(即兩個替代一個改性);加強技術創新,發展生物質纖維及生化原料產業核心技術,搶占產業技術制高點(爭取和國際水平同步發展);長期規劃,重點突破,跨越發展;培育大型企業,引領行業產業集聚和集群式發展。 多數生物質纖維還在實驗室 在全球石油等資源日益緊張的情況下,生物質代表化纖的未來。 受制于原料一直是化纖發展的瓶頸。為了突破這樣的瓶頸,一些有實力的大企業選擇向上游走,去開采石油。但是石油資源是有限的,向上游走并不能解決化纖發展的全部問題。 “如果化纖能夠利用可以不斷再生的資源,化纖的產品又能夠實現可降解,那么化纖不僅能夠解決利潤下降的問題,還能從根本上打破產業發展的瓶頸。”浙江華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全忠說。 與再造一個生物質的確良的愿望相比,這份路線圖略顯保守。比如在原料替代方面,路線圖希望在2020年行業平均替代水平為5%,2030年行業平均替代水平為10%,2040年行業平均替代水平為20%。在過程替代方面,2020年行業平均替代水平為5%,2030年行業平均替代水平為17%,2040年行業平均替代水平為24%。在生化改性方面,2020年行業平均水平將達到5%,2030年達到10%,2040年達到15%。 談及保守的原因,鄭植藝認為,主要因素是目前我國的生物質纖維研究多處在實驗室階段,距離真正的產業化還有一段距離。 這在會議上也得到了印證。在本次中國化纖協會征集的生物質纖維及功能性紡織品論文中有15篇論文獲獎。獲得一等獎的三篇論文有兩篇來自大學(一篇來自青島大學,一篇來自天津工業大學),還有一篇有中國紡織科學院的參與。在特邀專家報告中,多位演講者表示,他所介紹的生物質纖維制備還處在實驗室階段,還沒有進行產業化。 鄭植藝說,生物質纖維的大發展需要大企業積極參與。目前有少數已經產業化的生物質纖維,如殼聚糖纖維,都是因為有了企業的參與,其產業化規模化程度大大加快,技術更是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讓企業特別是大企業參與到生物質纖維中來,將是推動這個行業比較有效的辦法。” 東華大學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余木火的介紹也印證了這一點。據余木火介紹,Lyocell纖維是奧地利蘭精公司研發的產品,2008年全球總產能達到13萬噸,2010年投資1.2億歐元,受溶劑成本等因素的影響,目前的年產量為15萬噸。 培育生物質纖維產業基地 《中國新型綠色纖維材料(黃橋)產業園區發展規劃》被廣泛討論。 我國的化纖產業對于生物質纖維的研發提出了要求,并且寫入了《化纖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痘w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指出,要加快生物質纖維的研發和產業化,進一步提高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建立起化纖工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到2015年,廢舊聚酯產品、化纖面料服裝等回收利用規模達到700萬噸,能源合同管理覆蓋率超過2%,清潔生產審核覆蓋率超過30%,加強干法腈綸、粘膠纖維等生產過程中的廢氣排放治理,確保達到相關排放要求,企業碳足跡認證研究取得進展。 比規劃更進一步的行動是建立生物質纖維產業園區。在本次會議上,《中國新型綠色纖維材料(黃橋)產業園區發展規劃(2010~2015)》被廣泛討論,各位專家針對產業園區的定位與發展提出了很多建議。 據江蘇省泰興市黃橋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顧鵬程介紹,黃橋位于上海、南京和無錫三個都市經濟圈的切點,半徑100公里范圍內聚集了專業的化工開發區8家,如南通化工園區、張家港化工園區等。 除此以外,黃橋鎮還有全國最大的二氧化碳氣田,儲存量達到1000億立方米,純度高達99.9%。二氧化碳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資源,可以成為多種化學用品的原料。在黃橋工業園區,中海熱電廠可實現150噸/小時蒸汽供應,供氣管道全覆蓋。 在國內化纖產業下行狀態下,依然選擇進軍化纖產業,除了擁有眾多發展優勢外,黃橋產業園區能夠實現快速發展的信心來自于它的定位。它將產業園區定位為新興綠色纖維材料。生物質纖維將成為園區招商的一個重點。 顧鵬程認為,定位新興綠色纖維材料實現了差別定位,符合未來化纖產業的發展方向,特別是生物質纖維如果能夠取得突破,黃橋產業園的未來不可估量。 在中國化纖協會提出高新技術纖維時,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還處于一片荒漠的狀態。但是經過努力,引進國債項目,中國的高新技術產業已經走出了實驗室,開始逐步實現產業化,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開始了規?;a,特別是其中的碳纖維發展速度令人矚目。 關于如何推進一個產業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中國化纖協會擁有豐富的經驗。關于生物質纖維的推廣,鄭植藝說,他們也會借鑒高新技術纖維推動模式,考慮組建“國家隊”。“一個產業早期的發展,國家政策資金的支持必不可少。同樣,一個清晰的產業發展路線圖將對它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鄭植藝說。 用30年的時間再造一個生物質“的確良”有沒有可能?這個路線圖的表述雖然比較保守,但與會專家都認為,生物質纖維即使不能像當年的的確良那樣風行,也絕對會成為化纖產業未來利潤的增長點。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