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難題圍困襄陽紡企
紡織工業是湖北省襄陽市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現有紡織服裝企業400多家。2011年,襄陽市紡織服裝行業產值達到285億元,今年1~5月產值為111.75億元。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市場形勢的影響,襄陽紡織服裝行業走入困境,尤其是中小紡織企業面臨著更大的困難,企業已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產品價格下滑經營持續虧損 從2011年8月至今,襄陽市紡織服裝企業普遍遭遇訂單減少、產品價格下降等難題,經營形勢連續11個月不見好轉,且市場形勢呈現進一步惡化的態勢。據亞豐紡織公司負責人駱建強介紹,今年6月中旬襄陽市棉紗價格為1.63萬元/噸,短纖1.02萬元/噸,半年時間價格就下降了20%左右;90%的中小紡織企業處于虧損狀態,一些紡織企業家表示沒有信心再經營下去。 各種費用增加生產成本上漲 首先是棉花價格居高不下。目前,國內棉花市場價格為1.93萬元/噸,比從印度、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國家進口的配額棉高出7000元/噸。對于國家實行的棉花保護價收購政策,紡織企業普遍表示難以接受。其次是用工成本持續上漲。據金明達紡織公司負責人鄒永強反映,為留住員工,公司5年內先后10多次給員工加薪,目前一個熟練擋車工的月工資為3200元~4000元,比河南鄭州紡織企業員工2600元/月的工資高出了許多,企業的贏利和生存空間狹小。再次是用電價格高。一方面,今年以來國家上調了電價,另一方面樊城區有一批中小紡織企業的工業用電沒有報裝,通過喬營、施營等社區變電站供電,價格達到0.84元/度。此外,襄陽市紡織企業布局分散,紡織企業之間在招工、用人、銷售等環節各自為陣、惡性競爭。 棉花價格倒掛出口嚴重受阻 襄陽市紡織服裝工業在原材料、人工、用電、運輸等方面成本居高不下,產品價格自然難以降低。據樊城區紡織企業反映,目前從越南等國家進口的棉紗加上運費,價格比國內還低20%~30%。由此,襄陽紡織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減弱,訂單減少,出口嚴重受阻。 難獲融資支持高息借貸普遍 中小紡織企業大多數為民營企業,實力較弱,產品單一,設備落后,尤其是沒有資金購買土地,缺少在銀行貸款的抵押條件,難以獲得融資支持。據鶴軒紡織公司負責人盧萬友介紹,80%以上的中小紡織企業目前在租賃廠房,至少50%的中小紡織企業在合伙經營,在嚴重虧損的形勢下,股東往往分歧加大,出現撤股或轉行的現象;在無法獲得銀行貸款的情況下,中小紡織企業主要靠民間高息借貸為生(月息為0.015元~0.02元),半數企業的資產借貸率達到60%以上,經營風險越來越大。 轉型愿望強烈土地需求受限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紡織服裝企業開始“突圍”——尋求轉型升級,但是土地問題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從骨干企業的情況看,一些企業搬遷遇到困難。 以際華三五四二、新襄棉、銀河股份為代表的大型紡織企業,積極響應襄陽市委、市政府“退城入園”的號召,在伙牌工業園掛號征地,準備增加投資,謀求更大的發展,但由于國家每年對用地指標都有限制,所以不能及時獲批。 新襄棉公司于今年3月20日與襄州區政府簽訂《投資協議書》,規劃總投資16億元,在伙牌工業園建設20萬紡錠、1100臺高速噴氣織機項目,并于4月6日通過了襄陽市政府第一季度主城區招商引資項目評審會,但直到目前,企業仍未獲得用地紅線,樊城區“雙改”指揮部下達了搬遷督辦通知,而新廠區建設規劃又不能啟動,新購設備無處存放。公司董事長張學政說:“現在公司每月虧損三四百萬元,搬又不能搬,真是度日如年。” 雙佳印染公司是襄陽市實施淘汰落后產能的重點企業之一,公司投入1億元購置的高檔印染設備正陸續到位,但由于園區土地未落實,只能在原址上進行升級改造。而以鶴軒、金雪、亞通等為代表的中小紡織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土地,他們希望襄陽市和樊城區兩級黨委、政府給予重視,充分考慮紡織企業吸納的就業人數多、承擔的社會責任大等實際情況,能夠在城郊安排土地,建立紡織產業園,使企業能夠繼續發展。 搬遷成本較高企業渴望支持 際華三五四二總經理邱衛兵說:“際華紡織工業園項目進展緩慢,一方面是伙牌工業園沒有落實土地,另一方面是企業搬遷投入太大,加上設備升級、產能擴大等需要6億元投入,按照現有的政策搬遷(僅土地收儲、老廠區掛牌增值收益的60%),企業要負債幾億元,集團總部難以批準。”位于樊城區人民路的多家紡織企業,包括新襄棉、銀河紡織、鑫方圓、雙佳印染等已被列入城市商業綜合體開發對象,要求在年底前騰空,而企業考慮到目前的市場形勢和高昂的搬遷成本,仍持觀望態度。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