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外貿正面臨多重擠壓局面
“一個工人的月薪,我們要支付3000元人民幣,他們500元就足夠了,產品出廠價還比我們低1/3。"在第111屆廣交會三期的服裝展館內,浙江神鷹集團經理何曉侃2日向中新社記者抱怨:"國內人工費用漲得厲害”,而她口中的“他們”越南、柬埔寨等地的低成本優勢正對中國服裝出口形成競爭威脅。 眼下的中國服裝外貿正面臨多重擠壓的局面,尤其傳統的歐美市場外需持續疲軟、生產成本卻一路“高歌猛進”,這讓何曉侃覺得很無奈,“去年以來工人工資的漲幅超過兩成,但我們的訂單少了三成多。” 廣東絲麗國際集團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葉玉俏也表示,因人工成本的上漲,以及中國內地企業用工荒,原本公司的歐美大單已經轉移到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訂單流失嚴重。 人工成本增加以及政策引導使得服裝生產重鎮浙江、廣東等省份的一些企業進行了部分產業轉移。何曉侃表示,他們已在安徽、江西等人工成本相對較低的內陸省份設廠,這也是公司發展的重要戰略轉型部署。 但葉玉俏指出,產業轉移之后,雖然人工成本降了,但由于內陸地區的紡織原料、輔料不齊全,必須由外地運輸進去,這樣一來成本也在增加。且在內陸辦廠,用工也未必就能得到保障,其公司在江西一縣城的工廠基本上招聘不到縣外的工人,現在生存得很辛苦。“有些后悔轉移,但想回來已經不大現實。”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