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來到山東夏津和武城兩地,沿途走訪部分紡織企業。在夏津,除大片比較集中的棉花地,我們也看到了數量可觀的紡織企業,據了解,現在當地的紡織企業停工的現象比較少,大部分企業都在維持正常的運轉,武城的紡織企業雖然相對較少,但開機也基本處于正常狀態。
雖然見到我們的時候,幾乎每個紡織企業負責人都說經營困難,但是每個企業的開機都是正常的,并沒有停工和減產的情況。在夏津某紡織廠,某企業負責人說:“現在經營的全棉紗都是不賺錢的,所以我們現在改做混紡紗,主要是莫代爾之類的,以高支的針織紗為主,市場銷路還可以,有固定的客戶群,所以機器全都開著呢”。在武城的某紡織集團,我們看到生產在整齊有序的進行著,“生產棉紗是虧損的,比如40支紗,我們的加工費是9500元/噸左右,如果用國內的棉花,肯定是要賠錢的,我們現在只能選擇進口棉,雖然拿不到配額,但加上其他費用,仍舊比國內棉花便宜,當然,如果國家給我們的有配額就更好”,該廠負責人對于國家的配額政策表示困惑,希望國家能照顧到中小紡織企業,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來發放配額,使紡織行業競爭真正走向市場化。
對于目前紡織行業普遍反映運轉困難的問題,多數紡織企業表示,主要集中在原料價格過高,員工工資不斷上漲等導致的生產成本增加,下游訂單缺乏銷售不振,整個紡織市場過度飽和導致惡性競爭,以及技改等需要的資金缺乏等問題上。“就中國目前的紗錠來說,至少要壓縮掉20%,才能保證整個產業鏈健康運轉”,某紡企負責人說:“目前本地勞動力價格太高,相比印度和東南亞國家,已經失去了這方面的優勢,而且像印度,本地棉花價格比較低,所以紡紗成本比較低,相應的棉紗價格也低,進入中國市場后,對中國的棉紗形成很大的沖擊”。
“我們也想進行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但是一方面資金壓力比較大,另一方面我們不知道這部分資金投進去,未來的市場回報怎樣?如果棉紡業的狀況一直像目前這樣,原料價格居高不下,下游銷售難振作,我們投入的資金就很難產生效益”,對于紡織業的發展方向,很多紡織企業表示迷茫,武城某紡企負責人告訴我們:“不投資改造的話,就趕不上市場的步伐,改造的話,投入的資金量較大,而市場反響又不好,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收到回報,我們真是左右兩難啊”。
綜合來看,紡織企業之所以能維持生產,主要有幾個原因:利用進口棉的低價拉低生產成本;尋找市場需要的品種調整生產以找到贏利點;削減原料庫存以加快資金流動;走集團化道路,用其他相關產品的盈利來填補棉紗的虧損;因為很多企業是依靠紡織走出來的,最難割舍的是棉紡人對行業的感情。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分享按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