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發展的法門
編者按:近期的各種行業會議上,協會領導已多次描述了針織工業“十二五”發展的主題與藍圖。為了讓行業及企業對未來發展之路有一個整體而全面的把握,本報特邀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有關負責人對行業發展規劃進行解讀,從科技、品牌、人才方面逐一剖析。 記者:“十一五”針織行業快速發展,“十二五”期間行業的總體目標是什么? 林光興:“十二五”期間,量的增長將不再是重點,增速適當放緩,轉而提高內在運行質量。具體目標如下:2011~2015年針織服裝及附件出口總額年均增速8%;規模以上企業針織服裝產量年均增速10%;加大技改投入,強化工人培訓,優化生產組織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人均工業總產值達到60萬元;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產品附加值;提高色紡色織類產品比例,依靠科技進步大幅度改善對環境的影響;服裝、家紡、產業用三大領域的均衡發展,尤其是高性能經編產品將有較大發展。 “2012年行業將面臨日益復雜的外部形勢,將面臨新的困難和不利因素。我們要堅定信心,扎實工作,統籌利用好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針織行業的產業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記者:您是如何理解這個目標的呢?所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林光興:我認為“十二五”期間,整個行業的發展是從高速到高效、從高速向高效的提升。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針織行業克服國際市場低迷、原料價格大幅波動等諸多不利因素,實現穩步較快增長,實現“十二五”發展的較好開局。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1年1~11月規模以上針織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144.13億元,同比增長22.12%;利潤總額239.35億元,同比上升20.688%;1~12月生產針織服裝121.09億件,同比增加6.19%。根據海關統計,2011年1~12月我國針織服裝及附件累計出口801.68億美元,同比增長20.17%。 2012年行業將面臨日益復雜的外部形勢,將面臨新的困難和不利因素。我們要堅定信心,扎實工作,統籌利用好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針織行業的產業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十二五”期間也是我國推進全面小康社會和工業化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世界經濟從金融危機中繼續恢復并尋求發展的新階段。中國針織行業將面臨更為復雜的國際環境和承擔滿足國內需求的歷史重任。針織行業要深入分析面臨的國內外形勢,針對市場需求,從低碳、環保和優化資源角度出發,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業競爭力為重點,推動針織行業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轉變。要做到科技、品牌、人才和可持續發展。 “在環境友好和資源節約的建設前提下,圍繞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著力推進科學管理和信息化建設,推進新原料的廣泛應用和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 記者:請您從科技創新方面解讀一下針織行業“十二五”規劃?具體包括哪些內容? 林光興:“十二五”期間針織行業技術創新的方向是:在環境友好和資源節約的建設前提下,圍繞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著力推進科學管理和信息化建設,推進新原料的廣泛應用和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實現勞動生產率的全面提高,實現產品的優質化、功能化和高檔化。 原料應用方面。我們將擴大各種天然纖維、改性天然纖維和差別化纖維在針織產品開發中的應用。針織產品生產所采用的原料除了棉和滌這兩種用量最大的傳統原料外,還要繼續擴大其他原料在針織產品開發中的應用。 比如天絲、莫代爾、竹漿纖維已在針織內衣中大量使用,而新型纖維如麻賽爾、麗賽纖維、聚乳酸纖維、PBT、甲殼素纖維以及一些功能性纖維可擴大應用。差別化、功能性化纖及新型纖維面料,各類化纖與天然原料混紡交織的面料等針織面料市場空間有待進一步拓展。 織造方面。充分應用先進編織技術,生產各類針織面料,增加規格、花色、品種,為拓展針織產品的應用領域打下基礎。主要包括:一是成形產品的開發。使用彈性紗線,應用圓緯機、橫機、經編機的成形編織功能,開發更符合人體工學的舒適性內衣等產品。二是輕薄面料的開發。使用細旦化纖(化學纖維),細支棉紗、毛紗及混紡紗,在(高)機號針織機上編織,結合適當的后整理工藝,開發表面光潔清晰、內在質量優越的薄型服用面料和裝飾用面料。三是短纖紗經編面料的開發。使用天然纖維或混紡紗,在經編機上生產高附加值面料。擴大差別化纖維、高性能纖維等新型原料在經編面料生產中的應用。四是高性能纖維的編織技術研究。研究改進碳纖維等高性能纖維、新型纖維的特殊編織設備和工藝,解決纖維編織技術難點,擴大高性能纖維針織基布復合材料的應用。 染整設備更新與工藝的研究。“十二五”期間,為確保針織面料的開發,針織行業必須大力推進節能環保的先進染整設備和工藝。其中包括:針織物連續平幅圓筒前處理設備與工藝;棉針織物生物技術與化學處理工藝相結合前處理技術;冷軋堆漂白、染色工藝;解決平幅針織物的卷邊性、圓筒針織物邊痕;篩選適用于冷軋堆染色的染料色系,冷軋堆染色和平幅連續前處理工藝的銜接;滌棉針織物一浴二步或一浴一步染色工藝;導熱油加熱染機技術;小浴比溢流或氣流染機;純棉或麻棉混紡針織面料雙絲光、液氨整理和樹脂整理;生物酶在針織染整中應用。 此外,開發具有抗皺、防縮、免燙、滑爽的高檔針織面料;減少化學品和水用量,降低能耗和水耗,大幅度提高廢水的清潔度,提高紡織品加工生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印花技術是提升產品設計含量的一種有效手段,今后要研發新型印花針織產品。如研制新型冷轉移印花設備,開發活性染料冷轉移印花成套工藝技術和冷轉移噴墨紙技術,實現棉織物冷轉移印花技術的工業化生產;開發適應多品種、小批量、個性化生產的數碼印花。 成衣方面。研究開發功能性、保健性內衣,采用保健功能性纖維對人體的保健功能。采用微膠囊技術、溶膠凝膠緩釋法和超支聚合物固著技術。研究人體感知舒適的微氣候的溫、濕度范圍的舒適性內衣。在加工過程中采用射頻識別技術、立體裁剪技術等,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檔次。 針織信息化技術。進一步深化和提升生產過程信息化應用水平,在針織染整、成衣主要工序實現工藝參數、成品質量的在線監測和控制,建立生產過程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管理模式。這主要包括:工藝參數的在線智能檢測;生產過程的網絡監控、智能調度;織物花型、密度和疵點的數字化識別;基于信息化的針織全流程虛擬加工、產品參數模擬技術。 “積極推動企業參與標準化活動,承擔國家、行業標準制/修訂工作,組織企業開展多方面交流,提升針織標準化工作的影響力。” 記者:“十一五”期間在標準制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十二五”期間這方面的工作如何加強,如何推廣,如何從完善行業標準出發,確保產品質量,引導行業發展? 林光興:標準是產品的龍頭,為適應市場經濟體制,滿足企業和市場需求,需要提高標準的質量和時效性,制定行業亟須的標準,并指導生產。積極推動企業參與標準化活動,承擔國家、行業標準制、修訂工作,組織企業開展多方面交流,提升針織標準化工作的影響力。加強對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跟蹤,對國際標準的研究。跟蹤和收集反饋意見,作為標準修訂的依據。標準制定過程中存在的缺陷應及時加以更正,更好的服務于企業,真正提高標準的競爭力。我們在這方面有具體的措施。 一是加強標準宣貫。標準的實施是標準化成果的體現,標準的實施效果如何,與標準的宣傳力度有很重要的關系。要通過對標準的廣泛宣傳,來推動標準的實施。 二是壯大標準化工作的人才隊伍。不斷加強對標準化工作人員的培訓,對企業普及標準化知識。加大針織標準化技術推廣人才的培養力度,形成一支既有標準化專業知識,又懂針織生產技術的針織標準化專業技術隊伍。積極開展對委員及相關企業的標準培訓,包括標準化基礎知識,標準編寫工作程序等,建立形成標準化工作的人才培養機制 三是開展國外標準的研究。深入開展我國標準與國外標準對比分析研究,為企業提供參考和幫助。 四是組織開展多種多樣標準化基礎知識和業務知識方面的培訓。 五是創新標準化工作的體制和機制。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標準化工作,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促進企業以標準贏得市場先機。為應對發達國家“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全球化”進行技術壟斷的趨勢,促進標準與科技研發緊密結合,將標準制定與科研、開發、設計、制造相結合,支持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標準研發基地,引導產、學、研各方面通過創新或消化吸收再創新,推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