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業正面臨“結構性收縮”戰略機遇期
日前,為完善科技創新型人才的系統支撐,推動紡織行業科技進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協辦的“紡織之光”2012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教育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 此屆大會會議重點頒發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獎共171項,其中一等獎項目13項、二等獎項目53項、三等獎項目105項。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紡織教育教學成果獎85項,2012年度“紡織之光”教師15名、學生獎126名以及12項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針織內衣創新獎。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瑞哲表示,“黨的十八大報告將科技創新擺在了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認定為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可見科技創新已經成為一項國家創新戰略,一種立足全局的激勵結構,一套協同創新的運作機制。”當前,中國紡織工業正在經歷理性面對“結構性收縮”的戰略機遇期,其中技術創新是關鍵,需要提升科技創新的內生動力引擎作用和人才教育杠桿支撐作用。這次獎勵會同時也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推動紡織工業由大向強轉變的一次切實行動。 據介紹,本年度的獲獎項目主要呈現出三個特點:基礎研究得到重視,提升了科技持續創新能力;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對傳統產業升級改造,提升了整體技術水平;化纖領域新技術的開發及應用今年有五項成果獲得一等獎,作為行業關注的重點領域,對推動行業的結構調整做出了重要貢獻。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是解放創新活力提升行業創新能力最重要的動力。同時應加強科學研究及高等教育結合,建設國家行業的創新體系與基礎性、前沿性的技術共性技術研究平臺。”中國服裝協會會長杜鈺洲在會上表示。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高度肯定了本屆“紡織之光”科技教育獎勵大會有效的激勵與導向機制,并再次強調了在行業回暖趨勢基礎尚未穩固的情況下,應積極發揮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對紡織工業發展的“第一生產力”與“第一資源”的戰略作用,助力產業價值結構從市場供求內部性的效益驅動,向將質量效益內部性動力與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和諧等市場外部責任緊密結合的科學發展動力轉變。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