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一個山東人帶著男裝高級定制的夢想走進美國;10年中,他經歷了國內外零售業的各種艱難打磨,但依然堅定地走著本土品牌之路;10年后,他的品牌無論在國內外都享譽盛名,但他依然堅持自己大規模定制的信息化之路,他說只有創新,才能讓國產品牌笑傲國際市場。他是青島紅領集團的董事長張代理,他只是中國眾多本土品牌創造者的一個范本,他與國內眾多品牌的領導者一樣,堅持走著自己的那一條路,不模仿、不跟風,從頭到尾只有踏實。
洋牌泛濫,國貨有潮流
有人曾經說,如果10年前穿一件洋品牌的衣服走在街上,也許可以在眾人艷羨的神情中抬頭高聲哼兩下,而10年后再穿一件洋牌衣服,無論有多大牌的LOGO放置在多么醒目的位置上,身邊經過的路人百分之八十也不會再露出那種驚艷的表情,顯然,洋品牌的泛濫已讓中國消費者失去了好奇心。
在這個時候,“新國貨運動”又開始流行。很多人又說,還是中國品牌及設計師最了解國內消費者的喜好,而今時尚潮流的國際化已讓國產品牌與國際品牌在外觀上沒有太大的區分,而每年在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CHIC)中參展的本土品牌數量越來越多、底氣越來越足,就證明了國產品牌抵抗“外敵”的決心越來越強。
但做品牌遠比做生產制造難得多。本土品牌的發展一直經歷著國際品牌、成本壓力等各種各樣的沖擊,有些在沖擊中銷聲匿跡,有些在沖擊中另辟蹊徑,有些則在沖擊中更加強大。“做品牌之初壓力很大,因為信息不對稱導致面料積壓,客戶的投訴也越來越多,后來針對工藝、標準、個性做了一系列的改良,
并從2004年開始進行兩化融合,到如今建立紅領MTM數字化工程,確保全球訂單都能在一周之內交貨,保證數據準確無誤,這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做到的。”張代理簡單的幾句話似乎描述了他10年的艱辛,但說者有意淡化,聽者卻仿若歷歷在目。
自主品牌需要政策支持
和張代理一樣,經歷過多年艱辛并為品牌打下一片江山的企業家們心中都有那一份回憶,而回憶過后也都能總結出創建自主品牌的一些要訣。愛慕集團董事長張榮明談到怎樣將愛慕這個國產品牌做大做強時,就有著很深的感觸:“對于本土品牌來說,基礎能力、品牌管理能力、品牌創新能力、品牌市場能力和品牌影響力都應該做得更好,這樣才能把品牌做成龍頭。中國現在需要自主品牌,品牌企業現在的責任不僅僅是實現消費、拉動內需那樣簡單,還需要解決多少人的就業問題,這樣才能帶動整個產業的良性發展。”
但做品牌,確實要經受各方面的壓力,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張榮明特別希望相關的政府部門能出臺一些政策對企業有一些鼓勵。“從產業政策方面,有關部門能不能將服裝紡織行業當中的優秀企業列入時尚產業或者文化產業,這樣品牌企業就可以享受國家優惠的稅收政策。”這是很多服裝人的希望,對于企業來說,稅收每年都是企業的壓力之一,而出臺相關政策緩解企業稅收壓力,也是激勵國產品牌發展的動力。同時很多企業家也希望國人能夠樹立對自主品牌的文化信任,這樣對本土品牌做強做優也是一種激勵。
“在中國這樣偌大的一個市場上賺錢并不是最難的事情,但有一群人在追趕夢想的道路上順便也賺了錢,并為中國品牌市場留下故事,我覺得這是值得尊敬的。在中國做本土品牌,需要自己努力、有創新力、有文化競爭力。”
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覺得做本土品牌的領導者很自豪。
創新、研發、文化是重點
中國品牌需要自強和創新,中國品牌也需要把個性化、國際化、信息化融為一體。正如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所說:“從產品制造到品牌實踐,從實用功能到文化體驗,從區域擴張到全國乃至國際拓展。中國服裝自主品牌一直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不斷實踐、不斷進步。尤其近10年來中國服裝品牌更是緊緊圍繞著以質量創新快速反應社會責任四位一體的價值觀,整合資源,提升科技貢獻率,還有品牌貢獻率,不僅獲得了中國廣大消費者的認同,同時作為產業價值的體現者,自主品牌也已經成為行業轉型升級的龍頭力量,帶動著中國服裝行業的提升和發展。”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談自主品牌建設時就從深層次剖析品牌的發展趨勢。
“面對新的發展時期,我們認識到成本競爭走向價值競爭已經成為中國服裝業歷史發展新的使命。實現品牌價值創造更是中國服裝自主品牌的光榮和夢想。未來我們要堅持以科技為突破,提升我們品牌的支撐力,以研發為重點,提升品牌的競爭力,以文化為核心,提升品牌的價值力。從而打造中國服裝產業的總體價值。”
很多人說,中國在強大,但中國的品牌似乎總是在成長的道路上緩慢前行。其實,并不是品牌不努力,而是眾多因素在自主品牌成長這條路上形成了荊棘。每年3月,在CHIC上總能看到一些新的自主品牌充滿激情地喊著“口號”,讓人看到年輕品牌的生機與活力。但在活力背后,人們更希望看到的,是這些品牌的原創、科技與個性。就像張代理總說的那句話:“跟著其他企業的模式走,走20年不一定有成績;但走自己的路走10年,卻能完完整整地走出一條路。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