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出口由負轉正業內人士卻心發慌
受外需低迷、棉價高企、成本持續增加等因素影響,紡織行業形勢依然嚴峻。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近日表示,9到10月出口已進入正增長的狀態,但由于國內外棉花價差進一步拉大,棉紡行業和化纖行業比較困難的局面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9-10月出口由負轉正業內人士卻心發慌 “現在受影響最大的第一是出口,第二是棉紡行業和化纖行業,國際市場低迷對我們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高勇在全國紡織行業質量大會上講話時說。他表示,9、10月出口會脫離零增長,進入正增長的狀態,經比6、7、8三個月情況略有好轉,但是過了這個季節性增長以后,未來是否還會下滑難以確定。 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1-9月,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1861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微增0.5%,其中紡織品出口710.5億美元,服裝出口1160.6億美元,分別增長0.2%和0.7%。9月,紡織品服裝出口251.3億美元,增長9%,其中紡織品出口85.4億美元,增長7%,服裝出口165.8億美元,增長10%。從環比看,紡織品服裝出口環比增長2%,其中紡織品增長0.6%,服裝與上月持平。 高勇表示,目前來看紡織工業雖然效益明顯下滑,但是還沒有到全行業虧損,而且現在利潤率還超過4%,比過去十年的平均利潤率還要高一點。從紡織整個產業鏈來看,盡管增速明顯放緩,但是比較理性的增速,不是過快或者過熱的發展。 “在2009年我們紡織曾經有過9.6%的負增長,但是那個時候我們不慌,全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下滑比我們還厲害,所以在美國及歐盟的市場占有率當年反而增加了3%-4%,但是,今年盡管只是零增長,或者有一點負增長我心里有點發慌,因為在美國及歐盟的市場占有率在持續下滑”,高勇說。 棉花問題“拖后腿”國內外價差超5000元 除了外需低迷、成本持續增加等因素外,棉花問題依然是行業發展的掣肘。據了解,2012年以來,國內棉花價格始終高于國際市場,且價差不斷拉大,截至8月中旬,國內棉價比國際市場每噸已高出5000多元,價差較年初擴大67%,造成我國棉紡產業鏈競爭力嚴重下降,企業效益惡化。 “我昨天剛剛從越南回來,看到我們現在很多企業都要到東南亞投資,過去是投資針織廠或者成衣廠,現在是投資紡紗廠變成了熱點”,高勇說。他認為,由于棉花價格改革涉及到棉花政策和棉花產業競爭力的問題,在短期內還難以完全解決,因此提高了紡紗廠到境外去投棉紡廠的積極性。 他表示,今年1-9月份棉紗進口已經超過100萬噸,近兩個月棉紗進口的數量還在猛增,預計今年全年棉紗進口會超過130萬噸。“130萬噸這么一個規模實際上就是說明國內關掉800萬錠產能,實際上我們已經有超過1000萬錠的生產減速。” 因此對于明年行業形勢,高勇顯得并不樂觀。“如果國際市場低迷狀態略有好轉,對行業也是一個好消息,希望能夠擺脫消費信心不足,出口萎縮的局面,紡織企業能夠開始略有上升趨勢。但因為棉花差價的問題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所以我估計棉紡行業和化纖行業比較困難的局面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