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紡織業:產銷降幅逐季擴大
由于現有棉花管理體制造成的國內外棉價差持續擴大,目前國內棉價較國外高出5000元/噸,削弱了紡織業特別是棉紡產業鏈的競爭力。 “今年中信保(在紡織行業)的賠付率上升幅度(預計)超過30%。”作為上海主要針織服裝出口商之一,上海飛馬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陸龍生介紹說,去年他所在的公司沒有發生賠付事件,但今年出現了數十萬美元的賠付事件;而客戶違約則會直接導致國內紡織企業破產,“我認識一個在松江開廠的臺灣老板,由于歐洲客戶破產了,錢沒收回來,導致他資金鏈斷了,只好關門。” 一葉知秋,紡織行業面臨考驗。上海紡織協會預計,眾多中小微企業或遭淘汰出局。 根據上海紡織協會向早報記者提供的三季度上海紡織經濟運行報告,前三季度,上海紡織行業工業產值及銷售額同比(比上年同期)降幅逐季擴大: ——1-9月,上海紡織產業858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現價)590.80億元,同比下降7.1%;其中9月同比降幅達9.2%。逐季來看,同比降幅不斷擴大,一季度同比下降3.4%,二季度同比下降3.6%。 ——1-9月,上海紡織產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590.48億元,同比下降4.6%。同比降幅同樣逐季擴大,其中二季度為3.9%,一季度為2.9%,9月份降幅上升至6.2%。 “紡織服裝出口企業凈利潤率一般只有1%-3%,生存主要依靠國家退稅,而且退稅除去客戶的壓價后,企業能享受到的好處只有一半左右,因此如果剔除16%的出口退稅對利潤的貢獻,絕大部分紡織服裝企業都在虧本運營。”上海紡織協會在報告中寫道。 出口降幅甚于內銷。根據報告,滬上紡織服裝出口量連續11個月負增長。1-9月,上海紡織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156.94億元,同比下降11.1%。 上海紡織協會秘書長劉寅峰介紹,今年以來受歐債危機拖累,紡織行業的傳統出口市場持續萎縮;而受國內成本上漲的影響,目前國際服裝零售商加大了從東南亞的采購,減少了對中國企業的采購需求。 據悉,由于現有棉花管理體制造成的國內外棉價差持續擴大,7月初國內棉價較國外高出約4500元/噸左右,目前這一價差已達到5000元/噸,削弱了紡織行業特別是棉紡產業鏈的競爭力。此外,中國紡織服裝出口產品依然是今年全球貿易保護的主要目標。 陸龍生說,今年以來歐盟訂單減少最為明顯,釣魚島紛爭使得中日貿易降溫,來自日本的訂單迅速下降,目前僅有出口美國的訂單維持個位數增長。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