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先進技術打通創新路徑
對處于困境的棉紡織企業來說,調整產品結構,淘汰落后裝備,推行自動化連續化生產,減少用工成本,是唯一出路,應用新型設備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方向。11月11日~12日,2012中國棉紡織總工程師論壇在河南鄭州召開。多位業內專家和企業負責人圍繞“提高設備自動化生產,推動非棉纖維開發應用”主題進行了交流和探討?,F編選部分專家發言內容,與大家分享最新裝備和技術發展信息。 行業以擴大內涵為主 “十一五”以來,棉紡行業加大了技術改造力度,先進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高,紗線產品質量大幅提高。 目前棉紡織行業發展較快,企業數量增多,改造任務重,在企業技術裝備水平、人員素質、生產管理等方面仍需提高。“三無一精”技術裝備的占有率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差距;產品品種不能完全適應高端市場需求,特別是紗布質量穩定性達不到高檔產品的質量要求。勞動生產率與國際上發達國家差距仍較大,新型紡紗設備所占的比重還很低。 紡紗行業需重點關注新技術推廣項目:棉花新標準的推廣使用,計算機配棉技術,紡紗高效工藝技術,多纖維復合混紡加工技術,新結構紗線加工技術,細紗長車(1008錠/臺以上)帶集體落紗技術,粗、細、絡聯合應用技術,新型紡紗技術,在線、離線檢測技術,纖維循環再利用技術。 棉花新標準推廣使用:本次鋸齒棉新標準取消了品級,用顏色級與棉花物理指標執行考核,打破了傳統的貿易結算體系。目前國內棉花貿易結算,主要是品級、長度和馬克隆值這些長期以來由市場形成的一套通行的貿易結價規則。隨著品級指標的取消,全新的顏色級指標和斷裂比強度、長度整齊度等質量指標的引入,使得傳統結價指標的權重發生了變化,目前由中國棉花協會牽頭,涉棉相關行業與企業正在研究制定新的顏色級指標的差價率,長度、馬克隆值、長度整齊度、斷裂比強度、異性纖維含量、軋工質量等指標升貼水等。 另外,長期以來形成的棉花品級檢驗的傳統觀念與檢驗技術,對推行棉花顏色分級體系有較大影響。新標準正式實施后,加工環節對顏色級完全實現儀器化檢驗,但長期從事棉花感官檢驗的人員品級觀念根深蒂固。棉紡企業如何應用好HVI檢驗指標進行配棉,需要配棉人員不斷加強學習和實踐應用。 計算機配棉技術:國內棉紡織行業進口HVI計算機配棉設備約140臺,購置費較高,普及率較低;美國EFS計算機配棉系統在我國約有10戶企業應用,對使用美棉比重高的企業比較實用;國內絕大多數紡紗企業還是使用傳統的配棉方法,約50戶左右的骨干企業有自己的計算機配棉系統。實踐證明,計算機輔助配棉的應用在降低產品成本和降低配棉前后質量波動方面有顯著效果,其有效率高達83.3%。 紡紗高效工藝技術:高效工藝是指在現代紡紗設備基礎上(FA系列以后設備),充分挖掘設備的潛在能力,以牽伸專件、器材的技術進步,推動工藝發展,實現前紡全流程重定量,細紗大牽伸,減少前紡機臺配置,從而取得紡紗的高效率和高收益。 多纖維復合混紡加工技術:在市場需求下,各種新纖維不斷問世,目前約30戶左右的紡紗企業有較強的生產技術和規模,按紗線中含20%的新纖維計,全國約有35萬噸左右的新纖維紗線。新纖維紗線附加值高于常規品種2倍以上。 新結構紗線加工技術:按產品最終用途的需求,對傳統環錠紡的紗線結構進行改變,并將新型紡紗的特點加入其中,如:賽絡紡紗、包芯紗、賽絡緊密紡紗、嵌入式紡紗、低扭矩紡紗等技術得到創新,并得到推廣,這類紗線目前約有200萬噸,產品附加值高。 細紗長車(1008錠/臺以上)帶集體落紗技術:國內生產的1008錠以上帶集體落紗裝置的細紗機在“十一五”期間得到差異化的發展,技術已經基本成熟。越來越多的國內棉紡織企業在技術改造或增加產能時都考慮選用長車帶集體落紗裝置細紗機。這項技術可提高棉紡產品的質量、勞動生產率,有利于節能降耗。 粗、細絡聯合應用技術:粗、細絡聯技術應用能為棉紡企業減少用工,提高產品質量。在國內沿海地區棉紡企業招工難、勞動成本上升等因素,粗、細絡聯技術推廣使用將成為必然。 新型紡紗技術:噴氣紡紗技術是由回轉速度為30萬轉/分的噴射氣流及羅拉完成包纏加捻的。噴氣紡紗線毛羽少、條干好、紗疵少,但強力較低,為同支環錠紗強力的80%~85%,對純棉紡紗有一定困難。渦流紡紗技術是由牽伸、渦流加捻、空心錠子、卷繞四部分組成,實現了與環錠紗一樣的真捻,是生產纖維素纖維理想的紡紗技術。 在線、離線檢測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國內先進棉紡企業在清梳設備上,不僅可在線監控各種生產數據,還可以監控生條棉結、雜質含量并隨時報告在機瞬間的數據。在線調整工藝參數、配備自調勻整系統保證生條質量,可及早發現處理和報警棉條質量不合格產品,減少對下游產品的危害。絡筒設備上除配有電子清紗、空氣捻接、自動驗結、逐錠檢驗紗疵等功能外,還可將受檢紗疵質量檢驗結果儲存在案。電子清紗已發展成智能型,可在線進行紗疵分級,還可以清除異纖。這些國內先進棉紡企業在線自動監控、檢測技術在紡紗生產主要設備上的應用,是紡紗產品高質量水平得以實現的保證。 纖維循環再利用技術:服裝廠加工剩余邊角料經過回收、強力開松、后處理打包而成再生纖維原料。當前國內擁有較大量循環再生纖維,應用于紡織服裝、產業用、填充物等不同行業,需要進行規范運作。 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是發展方向 當前國際競爭加劇,紡織業布局出現變化,資源成本大幅上升,產能過?,F象嚴重,對棉紡織企業來說,升級與創新成為必然選擇。創新的主要方向包括:市場定位與產品結構的創新、技術與裝備的創新、纖維與材料的創新、營銷模式的創新和管理模式的創新。 技術與裝備的創新包括:以提高產量和效率為主要目的的高速度、大定量、大卷裝、長車技術;以降低勞動強度、節約用工為目的的自動化、連續化紡紗生產技術;以提高管理效能和質量控制精度為目的的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術;以節能、環保為目的的低能耗設計技術;新型器材的應用。在環錠紡紗速度和產量難以再進一步大幅度提高的情況下,新型紡紗技術也越來越被重視和采用。 高速設備提高效率節省用工。細紗機長車技術近年來取得較快發展,對于提高產能和勞動生產率、節約占地面積和降低能耗起到顯著作用。目前,經緯JWF1562、立達G35、豐田RX240NEW、青澤360、郎維LR60、馬佐里DTM1139、太平洋機電等集落長車實際生產速度均可達20000轉/分以上。另外,紡紗設備向高速高效方向發展,經緯紡機JWF1276、立達E66、E80,凱宮JSFA588、昊昌HC500、上海一紡機CJ66精梳機均可達500鉗次/分,實際生產速度均可穩定在400鉗次/分以上,由豐田公司和特呂茨勒公司聯手推出的一款精梳機TC012可達600鉗次/分。 賜來福AutoconerX5、薩維奧POLAR、村田QPRO自動絡筒機生產速度可達2000米/分以上;經緯JWF1208和JWF1209、立達C70梳棉機幅寬均達到1.5米,立達E80、昊昌HC600精梳機錫林梳理角度達到130度,這些設計上的變化為高產優質打下基礎。目前清梳聯流程在生產純棉等常規品種上已經得到全面普及,并拓展到化纖及混紡領域;大紗庫式自動絡筒機和細絡聯正在發展普及之中,粗紗全自動落紗、粗細聯國內有些棉紡企業正在嘗試。 萬錠用工水平是衡量一個紡紗企業裝備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目前國際先進水平的萬錠用工在10人以下,甚至已經出現了無人車間的范例。許昌裕豐7萬錠細絡聯生產線的萬錠用工水平達到18人;宏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對6萬錠的環錠紡紗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實際萬錠用工達到19.6人;無錫一棉在細紗短車、手工落紗、生產60支紗的條件下萬錠用工達到25人;山東德棉股份有限公司進行了改造的六萬錠生產線也控制在25人以下,目前國內采用清梳聯、集落長車、自動絡筒機的條件下,生產30支紗,萬錠用工水平在50人左右。 信息化技術提高管理效能。隨著新型材料應用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電子集成化技術、視覺影像技術、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紡機裝備正在向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梳棉機、并條機、粗紗機、細紗機等品種翻改和重量控制,采用人工更換齒輪方式的越來越少,正在逐步實現數字化調節,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用工顯著減少。實現信息化管理的經緯E系統、立達的ISMS細紗機單錠監控系統、premier的RingEYE5000細紗機單錠監控系統等,通過在線檢測生產狀況和數據集成處理及初步智能化分析,大大提高了質量監控水平、生產管理效率和管理精度。一些機型采用成熟的計算機輔助優化設計技術,精確地模擬了生產過程的工藝參數,功能強大的人機對話顯示屏系統,提供了完備的故障顯示,排除等功能。在未來5到10年,紡織裝備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將會得到大幅提升。 實現生產過程中的節能是紡紗技術先進性的標志之一,也是提升產品競爭力的有效措施,節能化設計和生產得到紡機制造商和用戶的普遍重視。如特呂茨勒對機器的每部分都設定了節能標準,立達公司以每公斤棉條或紗線的耗電量來精確衡量能耗高低指標等。紡紗生產過程中的節能可以從提高單產、提高產品質量穩定性、應用節能電機、選用節能器材等多方面得以實現。 低能耗設計體現節能環保。采用高效能節能電機,是實現節能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如采用稀土永磁電機、開關磁阻電機等。經緯JWF1562細紗機采用高效節能電機,中高頻工作,經測試對比,1562實際運行比其他機型節能3%以上。 優化結構設計和采用新型材料是實現節能的重要措施。如在精梳機的設計中,鉗板擺動動程減小,鉗板擺動最大運動加速度降低,鉗板重量減輕等都有利于節能;新型自動絡筒機普遍采用直流無刷電機同軸傳動槽筒,利用直流無刷電機的高效率、低發熱特性來達到節能的效果;細紗錠子設計采用小錠膽、小軸承、小錠盤設計,節能效果明顯。陜西金翼和山東金信采用新型材料和新翼型的空調風機,節能效果顯著提升。 新型紡紗擴展品種領域。新型紡紗設備方面,歐瑞康賜來福最新型的轉杯紡紗機AUTOCORO8每個紡紗頭由單電機傳動,取消了龍帶,采用了磁懸浮技術,紡杯轉速最高可達到200000轉/分,創造了轉杯紡紗機生產速度的新紀錄。日發紡機的RS-40全自動轉杯紡紗機,其轉杯速度最高可達15萬轉/分,引紗速度可達到230米/分,最高可配360頭紡紗器和4個接頭小車,成為國產轉杯紡紗機的一大亮點。 渦流紡紗線以良好的抗起球性、滑爽的外觀以及良好的染色效果等特點被業界逐步認可。日本村田公司的第三代渦流紡紗機NO870,紡紗速度最高可達500m/min,最大錠數為96錠,依靠噴嘴從不同的方向噴射出的旋轉氣流把纖維包纏在一起,使紗線表面形成不規則的纏繞纖維,纖維不易產生相對滑移,其紗線結構緊密,不易松散,具有與環錠紡紗線明顯不同的特點,布面風格挺括。在許多下游用戶抱怨渦流紡成紗和面料手感較硬時,立達公司新推出的J20噴氣紡紗機,通過采用獨特結構的噴嘴,使紗線形成特有的紗芯外纏繞纖維環的結構,紗線表面光滑,毛羽少,且手感柔軟,紗體膨松,布面風格柔軟舒適。該機還采用了新型雙面紡紗,機器兩面可分別設置不同工藝上車,可以實現一臺機器同時生產兩種不同的品種。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