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紡織業新分工值得警惕
成衣加工轉出中國,而印染整理進一步集中向中國,紡織業一個新的全球產業分工正在悄然發生。調查發現,在這一產業外流中,我國所失去的,是勞動力密集型的成衣加工環節,這個環節能夠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而相對水耗、能耗低,污染排放量少;而染整環節屬于資本密集型,水耗、能耗高,污染排放量很大. 環保組織最新調查發現,我國紡織出口份額的下降,主要是集中在成衣加工環節,而在以印染、整理為主的紡織原材料加工環節,中國仍占據世界最主要地位。 成衣加工轉出中國,而污染最為嚴重的印染整理環節進一步集中到中國,紡織業新產業分工值得警惕。 畸形的產業分工 自然之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達爾問、環友科技和南京綠石等5家環保組織昨日聯合發布綠色選擇紡織業調研報告。報告稱,“僅從經濟角度來看,中國在新一輪全球產業分工中看似有得有失,然而從環境和社會角度來看,這樣再分工卻令人擔憂”。 上述環保組織的調查顯示,在歐美的服裝賣場,越來越多的成衣產品不再標識為“中國制造”,而是越南制造、柬埔寨制造、孟加拉制造、印度尼西亞制造,甚至是非洲的毛里求斯制造。 “勞動力成本上升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報告稱,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的工人工資都遠低于中國。以孟加拉為例,孟加拉的工人月工資只有中國的十分之一。同時,孟加拉為了吸引外資,對選擇在其出口加工區投資制衣企業可免收入稅10年。 報告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在國際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2010年孟加拉國的針織成衣及平織成衣業分別比2009年猛增46%及40%。而此上升趨勢系沃爾瑪、樂購及H&M等國際品牌因成本問題將訂單轉至孟加拉國。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說,在中國紡織出口份額下降的同時,污染嚴重的以印染、整理為主的紡織原材料加工出口量還在穩步增長。根據《2011/2012中國紡織工業發展報告》,中國印染六大類產品出口數量144.12億米,同比增加13.76%;印染產品出口金額169.79億美元,同比增加31.26%,而同期紡織品出口總值僅增長0.49%。 上述環保組織發現,中國的印染整理業擁有行業經驗充足、產業集群度高、產業鏈高效完備且有棉花等原材料出產等多重優勢,而染整屬于資本密集型產業,大型染整基地的建設投資巨大,因此中國相對多數紡織業加工出口國家而言具有比較優勢。預期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染整環節的出口加工將集中在中國。 成衣加工轉出中國,而印染整理進一步集中向中國,紡織業一個新的全球產業分工正在悄然發生。調查發現,在這一產業外流中,我國所失去的,是勞動力密集型的成衣加工環節,這個環節能夠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而相對水耗、能耗低,污染排放量少;而染整環節屬于資本密集型,水耗、能耗高,污染排放量很大。 報告公布的數據顯示,在印紡紗、面料生產、印染和成衣加工這四個主要過程中,印染環節水資源消耗占到85%,能源消耗占80%,化學品消耗占65%。 多家知名服裝品牌商積極回應供應鏈問題 “中國當前水和空氣污染已經很嚴重,要緩解這樣一種新的產業分工給中國環境造成更加不利影響,就必須大力控制污染排放。”馬軍對記者說,“執法不嚴,加之水等資源的價格偏低,導致染整企業普遍缺乏減排動力。大量染整企業廢水廢氣排放嚴重,甚至難以做到穩定的環境守法。” 上述環保組織認為,國際和國內知名品牌有責任加強對供應商的環境管理,避免其外包生產給中國的環境和社區造成損害。 馬軍稱,從今年4月開始與49家中外服裝品牌商展開對話,詢問其是否了解包括染整供應商在內的供應鏈的環境表現。此后,有30家企業與NGO進行了溝通。9月25日,上述環保組織再次致信49家品牌商,希望他們就材料供應商管理問題進行說明。截至10月7日,17家企業對此進行了回復。 報告稱,對于環保組織的要求,H&M、耐克、溢達、李維斯、阿迪達斯、沃爾瑪、巴寶莉、GAP等一批品牌積極跟進,并通過其定期檢索機制,主動識別供應鏈上的污染記錄,并推動200余家紡織和皮革供應商企業對違規問題和后續整改做出了公開說明。 環保部統計顯示,2010年紡織廢水排放量達到24.55億噸,在當年統計的39個工業行業中位于第三位,占重點調查統計企業廢水排放量的11.6%,紡織業已成為我國污染防治的重點行業之一。 記者從國家環境保護部了解到,8月23日,環保部常務會議已討論并原則通過了《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新修訂的《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增加了總磷、總氮、可吸附有機鹵素等控制排放的污染物項目,提高了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新標準將于近期會同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布實施。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