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企業南非發展遇瓶頸
中午時分,工人們三三兩兩從工廠出來,擁擠到廠門口的小店買午飯。一份香腸拌米飯,外加一個蘋果或一瓶可樂,簡單又實惠。這是南非紐卡索市老工業區內中國紡織廠大門外的一個日常場景。小店老板珍赫爾既賣水果飲料等日用品,又賣早飯和午飯,靠這個小店養活兩個孩子。在這家中國工廠外,類似的小店就有5家。 中企增加——解決當地1/3就業 這僅僅是中國紡織企業帶動當地發展的間接貢獻。紐卡索市政府經濟發展委員會主任菲爾迪·阿爾伯特告訴本報記者,紐卡索是南非的紡織品之都,也是南非有名的華人紡織城,該市最大單一投資群體來自中國,中國在這里投資超過10億蘭特(1美元約合8.5蘭特),企業超過120家,其中紡織企業占據半壁江山。 談到中國紡織企業對當地的貢獻,阿爾伯特說,紐卡索市失業率高達60%,目前這些紡織企業雇傭了7000多名當地人,高峰時期達到1.3萬人,占紐卡索市工業就業總人數的1/3,每月上繳稅收高達400萬蘭特,占當地稅收的1/10。阿爾伯特給本報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當地1名員工要供養5至8人計算,中國紡織企業目前養活了3萬至5萬當地百姓。紐卡索市目前居住著2000多名中國人,大部分是工廠主、貿易商和店主。紐卡索市老工業區一半以上物業由中國人負責,城外馬達德尼新工業區黃街上的大部分廠房租賃給了中國人。 成本高漲——企業面臨去留抉擇 然而,這些曾為紐卡索市帶來繁榮的中國紡織企業眼下面臨嚴重困難,留給它們的出路是:要么轉行,要么搬遷到臨近國家,要么轉型升級,要么等待倒閉。 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南非紡織業整體走下坡路。南非制衣與紡織企業聯合會會長帕魯克說,南非成衣紡織業雇傭人員從幾年前的20萬人下降到2011年的5.6萬人。勞動力成本上升導致企業利潤逐漸縮小。紐卡索紡織與制衣行業協會會長嚴榮華對本報記者說,一個車工的工資已從2000年的周薪50蘭特上漲到目前的400蘭特,但服裝價格沒啥變化,一件童裝仍然只賣2.5蘭特。原來自己開工廠、現在替人打工的微微女士告訴本報記者,南非執行計時工資,不允許實行計件工資,這不利于提高員工積極性和生產效率。 其次是勞資糾紛頻發。2008年南非工會和勞資集體談判委員會進駐紐卡索市,通過領導工人罷工來提高工資。中國紡織企業也多次發生集體罷工等事件。就在記者采訪的幾天里,工會正在策劃新一輪罷工。 三是中國企業間的惡性競爭加劇。嚴榮華說,早先當地政府優惠政策多,廠房租金、用工成本和汽油價格都很低,再加上中國人能吃苦耐勞,因此中國紡織企業訂單不斷,發展迅速。看到這一商機,很多中國人來這開紡織廠。為爭奪熟練工,中企比著漲工資。為拿到訂單,它們還打起價格戰。 此外,進口紡織品的大量涌入和南非本地紡織業的激烈競爭都加劇了中國紡織企業的困境。 因地制宜——方可實現長足發展 關于中國紡織企業未來在紐卡索市的發展,嚴榮華認為,雖然存在諸多不利因素,但南非依然充滿商機。中國紡織企業要想在這里立足,不能再抱著投機心態和淘金心態。中國紡織企業要加強行業規范、行業自律和行業道德建設;加強與當地的溝通與融合;提升自身素質,向企業內部管理和技術升級要效益;加大市場調研。 南非華人紡織城為中國紡織企業投資非洲提供了經驗。目前,非洲各次區域組織都在擬訂相關產業發展政策,提供關稅優惠,促進組織成員間的貿易往來。這些次區域組織還享受美國《非洲增長與機遇法案》和歐盟相關法規確定的免關稅、增加進口配額等優惠。這也為中國紡織企業進入美國和歐盟市場提供一個良好平臺。但非洲各地區、各國情況并不一樣,比如產棉國贊比亞需要深加工技術;埃塞俄比亞可以設廠和開店,但不允許外國人從事對外貿易。此外,各地區發展水平不同,所需技術也不同。因此,中國紡織企業投資非洲要因地制宜。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