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泥沼:浙江服裝業現狀調查
在很多人看來,農業是個靠天吃飯的活兒,卻甚少有人明白,服裝也是一樁要看老天爺吃飯的生意。由于種種原因加上天氣造成的銷售不給力,2012年,對諸多浙江服裝企業而言,無疑是“壓歷山大”的一年,壓力不僅僅在于訂單減少、利潤減薄,更直接、也更具沖擊力的恐怕莫過于庫存的泥沼。持續不斷的服裝打折季,讓諸多服裝企業、經營戶紛紛坦言“扛不住”,目前整個行業正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庫存消化戰。 “今年的銷售情況,比預期的要差好多” 庫存“壓力山大” 這個秋天,一則美邦服飾存在巨額庫存的消息,把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服裝行業。而關注的焦點,莫過于從來都沒有過的高庫存。而實際上,導報記者留意到,后者并不僅僅是徘徊在美邦上空的幽靈。翻查多家浙江服裝類上市公司的2012年半年報、第三季度報告,都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根據披露,今年上半年,森馬服飾的庫存已經擴大到15億元,而去年底這一數字還只是11億元。報喜鳥服飾的第三季度報告則顯示,存貨較上年同期增長45.74%,截止報告期末合計存貨1.40億元——上市企業的庫存壓力都如此之大,中小企業自然更不必說。 武林路是不少杭州市民常常閑逛的一條服裝街,然而導報記者留意到,最近這個以精品女裝為主的地方,很多店面都在顯眼的位置貼出了打折標識,不少品牌的折扣力度都在5折甚至更低,有的則打到了1折。 靠近美食廣場的一間店面,索性變身品牌特價大賣場,里面各式女裝品牌一應俱全,從夏裝到冬裝,琳瑯滿目,打折后的標價大都在100到300元之間,導報記者和原本標牌上的價格對比后發現,折扣基本都在2到3折左右。 無獨有偶。與武林路相距不遠的鳳起路上,同樣開起了不少類似這樣的店面。在一家聲稱是品牌女裝特賣場的店面導報記者看到,一件標價為1200元的針織開衫,特賣價格是150元,幾乎降至了1折。 然而,盡管有如此大的優惠,店里的人氣似乎還是不夠旺。見導報記者進店,僅有的兩名店員便熱情地過來推介,稱它們的品牌在商場都是有專柜的,現在打折買很劃算。當記者詢問為何會有這么低的折扣時,對方稱因為都是去年的款式。 這樣的解釋在杭州市民劉晶看來,顯然沒有太大的說服力。因為愛逛街的她早就發現,在杭州百貨大樓、銀泰百貨等商場,一些服裝品牌的秋裝剛上柜銷售,就直接打出了9折乃至更低的折扣。而和以往商場打折的情況不同,今年以來不少服裝品牌自己也開始放下身段,選擇主動打折。 在某品牌服飾做導購的林小姐向導報記者透露,比起往年,今年的優惠銷售形式多種多樣,打折周期也更長,但還是沒有完成預定目標。“顧客好像都沒有購買需求了,對接下來的秋裝銷售,只能自求多福了。” 杭州最大的服裝集散地四季青服裝市場,特價特賣也成了常態。新杭派服飾城的一位汪姓老板說,自己做服裝生意已經有5年多,今年的壓力特別大,為了消化庫存,店里比去年提前了半個多月做促銷,但庫存仍然增加了不少。 這樣的情況并不是孤例。 “今年的銷售情況,比預期的要差好多。”杭州一家服裝企業的負責人告訴導報記者,一般服裝業的庫存在10%到20%之間較為合理,但今年上半年,市場需求不足,企業庫存壓力大大增加,至少比去年增加了10%以上。“今年消費者的購買意愿特別低。”他說。 這一點,也得到上述汪姓老板的認同。他告訴導報記者,往年這時候,每天起碼有幾十個左右的客人來選購,可是最近,每天前來光顧的客人平均不到十個。在店里記者看到,他主營的品牌T恤平時的零售價是120元,現在特價120元2件。“賣這個價格其實是虧的,但不賣虧得更多。”他說。 “積存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造成一輪又一輪周而復始的惡性循環” 壓死駱駝的稻草 “服裝最不值錢的就是存貨。”建德建捷服裝廠的負責人老祝告訴導報記者,產品大量積壓,不僅占用企業運作資金,耗費人力、物力,也使企業的管理成本增加,拉長產品的周轉周期,降低整體利潤。 對于今年庫存壓力陡現,老祝認為一方面是服裝企業生存壓力加劇,另一方面則是外需的低迷。對于成本的上漲,老祝可謂一肚子苦水。“對當前大多數服裝制造企業而言,能夠有2到3個點的利潤已經算很好了。”他表示。 然而,成本的上漲是如此迅猛。對于服裝行業來說,勞動力無疑是最核心的競爭要素。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幾年前,工人加工資一年一次,每次加上百元,今年一次要加原來的好幾倍,到目前為止已經加了兩次,并且勞動力的變化,還不止漲工資這么簡單。導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相對于工資上漲,不少企業還要適應變得“聰明且越來越沒有耐性”的工人。 除此之外,外需疲軟被視為高庫存的另一個誘因。從事服裝業6年的李麗在一家外貿企業工作,這家企業年產服裝十幾萬件,主要出口到非洲和南美。她說,服裝企業近年的出口訂單都出現了下滑,對外貿企業來說,訂單少大不了不生產,庫存量相對較少,但大量的外貿企業在出口訂單下滑的情況下,都開始轉做內貿,加劇了內貿服裝行業的競爭。 “因為流行趨勢、資金流通等各方面的原因,服裝業積存時間最多一年。”業內人士黃家湖表示,一些抗風險能力不足的企業很容易被高庫存壓死,因為這些過季商品一直在不斷貶值,進一步克扣了企業的現金流。 在他看來,盡管服裝與其他行業不同,很難做到“零庫存”,但從深層來看,今年庫存量的激增凸顯了不少企業薄弱的管理能力,并且,還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造成一輪又一輪周而復始的惡性循環。 這樣的影響對不少中小企業而言,最真實的反映就是生存漸入困境,對于服裝品牌企業而言,最直接體現則在于招商難度激增。在此背后,則是諸多加盟商信心蕩到谷底的事實。導報記者了解到,由于去年冬天姍姍來遲,許多服裝品牌的冬裝銷售都出現了問題,從那時候開始,加盟商的日子就開始變得不好過,及至今年,又由于天氣原因,春裝、夏裝的銷售依然遲滯,對于實力不強的加盟商來說,長達三個季度的市場低迷,無疑是致命的。早在上半年,就有不少服裝企業坦言,今年被調整關掉的加盟店比例,也遠遠高于往年。 10月21日,登云路上的一家巴拉巴拉童裝店也選擇了關門結業,店面門口,一大群裝修工人正忙著拆舊。在導報記者的印象中,這家店自開業以來,生意一直冷冷清清。而這,似乎也是巴拉巴拉今年上半年以來市場的真實寫照。實際上,作為森馬旗下的童裝品牌,巴拉巴拉曾經在市場上占領過一席高地。然而,導報記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由于終端需求放緩、競爭加劇和渠道庫存問題,巴拉巴拉品牌的收入也同比下降了4%。 “如何在即將到來的這個冬天,堅持著,并且頑強地活下去” 爬出泥沼的N種可能 如今,面對巨額高庫存,眾多服裝企業也紛紛千方百計、想方設法爬出這個痛苦的泥沼。這其中,打折促銷、outlet、網上銷售以及二、三線城市集中消化等,是最為常用的幾種方式。 美邦選擇的是以特賣來消化庫存。“通過特賣店形式以較低折扣銷售出去,這些特賣產品折扣高于成本價,不會導致美邦服飾虧損。”美邦服飾董事長周成建曾經這樣表示。 而導報記者留意到,美邦服飾在杭州的諸多門店,“買一送一”銷售似乎早就已經成為常態。盡管此間,周成建稱特賣只是消化庫存的一個輔助手段,而不會成為主要依賴手段,以防對品牌形成不良影響,但實際上,這種影響在很多時候企業根本無法掌控。 “TEENIEWEENIE”是劉晶非常喜歡的一個服裝品牌,因為價格比較高端,讓工薪階層的她并不舍得經常出手。然而近段時間她卻發現,“TEENIEWEENIE”在慶春路上的“衣之家”正在搞打折特賣,各個季節的服裝全部5折銷售。“一下子買了好幾件。”劉晶說,感覺真是賺到了,不過回過頭想想又覺得有些失落,沒想到這個牌子也會搞這種促銷,讓自己的品牌印象一下子打了折扣。 而除了上述種種手段,網上銷售也成為消化庫存的一種重要途徑。 市民小葉最近就喜歡到服裝品牌的官網上淘貨,“官網上的衣服一般都會促銷打折,在商店里看好的款式,我都會上官網對比一下價格,有時候網上有優惠活動,便宜很多。” 盡管很多人都說,瘋狂打折在帶來短期銷售高峰的背后,很容易損害品牌形象,但對大多數擁有高庫存的服裝企業來說,依然會選擇飲鴆止渴。畢竟對它們而言,高庫存壓力下,品牌形象已經顯得沒那么重要,如何消化庫存獲得資金流,從而生存下去才是首要問題。 “大量低價促銷很容易使整個市場陷入惡性循環,接下來服裝企業可能會更難。”老祝表示。 在這一片“庫存壓力山大”的聲音中,還有一些企業則通過放緩速度等方法來渡過難關。因為不少業內專家認為,高庫存背后很大程度上也是服裝企業在品牌定位、設計理念、銷售渠道上諸多問題的綜合反映。 他們認為,目前浙江很多服裝品牌都面臨著“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為應對成本上漲,只能不斷調高價格,不少服裝品牌的價格甚至已經實現了與國際接軌,但由于產品附加值不高,在設計、拓展、運營等諸多方面還比較落伍,且受渠道影響,正價賣掉的可能性很低。與此同時,在諸如ZARA、H&M、優衣庫等國際快時尚品牌的沖擊下,經營難度進一步增加。 “像美邦等品牌,產銷比維持在百分之六七十就是很好的水平,而H&M的產銷比則在八成以上,而且因為沒有經銷商等環節,銷價更低,對本土品牌沖擊更大。”老祝告訴導報記者。 品牌企業的問題如是,對于諸多實力不強的中小服裝企業而言,問題則更為直接,那就是:如何在即將到來的這個冬天,堅持著,并且頑強地活下去?老祝說,也許到時候,我們真的需要抱一抱,相互取取暖。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