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紡織行業:領軍人的述說……
黨的“十六大”以來的10年,是北京紡織業鳳凰涅槃艱苦調整的10年,也是北京紡織背水一戰轉型提升的10年,更是北京紡織適應首都經濟快速發展取得輝煌成就的10年。10年間,來自北京市政府、市國資委和紡織系統一線的干部職工,見證和親歷了北京紡織發展不平凡的10年。在我們的訪談中,深深感悟和體會到了北京紡織人積極進取、頑強拼搏的創業精神,以及在從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邁進的進程中,北京紡織人對未來行業發展壯大的那份堅守、堅定、堅持的信念。 這10年,北京紡織業發展變化很大 北京紡織業是改革開放后北京市內最早進入市場經濟的行業。北京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北京紡織作為傳統民生行業,如何與首都經濟發展合拍,如何調整?如何轉型?如何發展?這一系列的問題擺在北京紡織控股公司領導面前。經過艱難痛苦的轉型與堅持不懈的努力,經歷“十五”和“十一五”的快速發展,北京紡織業10年間發生了巨變。 北京并不是紡織原料產地。所以在完全市場競爭的環境下,作為共和國首都的北京,必然有不同于國內其他各省市地區的紡織行業發展方向。在調整中發展,在發展中調整。10年來,北京紡織業披荊斬棘,做了大量開拓性的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堅持科技創新是北京紡織業最大的亮點,大幅度調整產品和產業結構,產品從中低端向高端挺進,不斷加快全行業的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其中銅牛的高科技、高端紡織品進入我國航天領域就是最好的見證。 北京的紡織業是傳統的民生行業,除了擔負著行業發展的重任,也承接著大量的離退休人員的養老等社會負擔。北京紡織行業從10年前擁有幾萬職工大軍,精簡到現在的1萬多名紡織職工,承接了很多的社會責任,在推進行業調整發展上做了大量艱辛而富有成效的工作。 近年來,北京紡織控股公司在加快紡織主業發展的同時,通過開辟現代都市服務業,加大房地產開發,將房地產開發的收益反哺發展紡織制造業。紡織業的技術改造和科技投入充分利用首都科研院所資源,進行紡織產學研合作和科技項目產業化,推進北京紡織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使傳統紡織產業傍著科技創新和新型產業發展。目前來看,北京紡織發展模式非常好,符合北京市整體發展戰略格局。在未來的發展中,北京紡織業要突出主業發展,不斷加大自主創新投入力度,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品牌升級,以品牌服裝、產業用紡織品為發展重點,引導資源向產業高端、高附加值方向集聚。在未來5年北京國有經濟發展和做強“二產”的戰略實施中,相信北京紡織業一定還會再攀新峰。 品牌時裝成就時尚之都 北京紡控下一個重點工作是培育一個有影響力的服裝品牌,只有品牌時裝才能成就時尚之都。就像《中國紡織報》的名片,一面印著《中國紡織報》,一面印著《服裝時報》,從紡織到服裝,從前道到終端,紡織的專業傳媒已經開始整合產業鏈并走向集團化了,而北京紡控未來也將這樣。目前我們在紡織領域已經有了一定的成就,我們現在需要一個有影響力的服裝品牌,在終端做出影響力。 北京市在研究國有經濟“十二五”規劃和做強“二產”時指出:國有企業要找準位置、把握機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下更大氣力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在高端和新興領域大做文章。北京的產業調整今后主要是從產業間調整向產業內部調整轉變。作為一個都市產業,如何做強“二產”?最近市政府提出在北京必須要進一步發展實體經濟,并對做強“二產”明確了五個要求:一是主業要突出,要有別人不可替代的特色,要有良好的經營業績和贏利水平;二是自主創新能力要強,要掌握核心技術;三是資源配置要優化,資產貢獻率要高;四是要在同行業中處于領先水平;五是要有一定的規模。這五個要求突出了首都特點,也是“二產”企業在北京生存發展的基本要求。 根據這一要求,我們下一步改革調整的重點,是要在首都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中找準位置,把調整的重點放在行業內部自身的深化調整上。我想應該堅持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的“雙輪驅動”,將著眼點瞄向兩端的延伸,開拓新領域。服裝紡織業的高端、高效、高輻射力,要重點向兩端延伸。一是前端的研發設計,二是后端的品牌運作、營銷服務、標準檢測、文宣策劃,探索產權、品牌、資源等多種合作途徑。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要緊緊抓住服裝紡織業的這兩個關鍵環節,這也是我們目前最薄弱的兩個環節,加大投入,形成優勢,突出特色,從而整體提升服裝紡織業的競爭力。 在建設時尚之都方面,我們將重點培育品牌影響力,運作具有強勢影響力的大品牌。為此,我們將積極打造四個發展平臺:市場營銷平臺、技術創新平臺、資源配置平臺、人才發展平臺。根據建設世界城市和首都發展戰略以及北京市國資委“十二五”發展規劃要求,結合北京紡織控股公司業務發展現狀,堅持高端、高效、高輻射力的產業發展方向,加快推進產業升級,著力打造企業和產品品牌,依托產品及服務特色,北京紡控將重點發展具有一定競爭優勢的高端服裝紡織業和現代都市服務業兩大主營業務。高端服裝紡織業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做精品牌服裝,重點發展梭織服裝、棉針織服裝和毛針織服裝,大力發展自主品牌,提高自主品牌貢獻率;二是做特產業用紡織品,突出產品特色和高技術含量,重點發展高性能產業用紡織品及其配套的紡織助劑;三是做優精品面料,加大面料產品科技含量,著力提高面料產品科技貢獻率;四是做強國內外貿易,加大一般貿易和品牌市場比重,逐步發展進口貿易?,F代都市服務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房地產開發運營,包括房地產開發、自持物業經營和物業管理;二是時尚服務,包括技術創新、品牌推廣、文化創意、檢測會展、信息科技等業務。房地產開發運營為服裝紡織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提供支持,時尚服務為服裝紡織產業轉型升級搭建平臺,實現傳統紡織與創意紡織融合,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紡企改制順應經濟格局 1996年,經北京市政府批準,北京紡織工業總公司改為北京紡織控股集團公司,成為按《公司法》組建的國有獨資公司,由行政性管理公司轉變為生產經營型控股公司。1999年,經北京市政府批準,更名為北京紡織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為資產經營型公司。北京紡織控股公司與企業的關系由行政隸屬關系變為投資與被投資的關系,進而由管理國有資產轉向管理國有產權,由管理企業領導班子轉向管理國有產權代表。在紡織控股公司進行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同時,加強對企業的整合,先后組建了六大集團公司。到2007年底六大集團公司全部完成了公司制改造,建立了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明確了紡織控股公司與各級集團公司的資產關系。 經歷10年的積極探索和努力,北京紡織控股公司緊緊結合首都經濟特點的要求和紡織發展的實際,目前已經具備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和條件。2000年,紡織控股公司明確提出要注重強化研發與營銷。2002年,強調突破創新,培育和擴大增長點,收獲一批,實施一批,儲備一批。2008年,在更高起點上推動優化創新提升發展,按照首都發展戰略,把握首都經濟特點,抓住產業鏈高端環節,發展高端、高效、高輻射力產品,堅定不移地發展適合首都經濟特點紡織工業。經過10年的努力,紡織控股公司技術創新體系基本建立。激光無縫粘合、數碼印花等在紡織產品的工藝制造上已廣泛使用,一批新技術也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一批新纖維在其產品中的應用更是提升了產品的內在質量和功能性。 10年發展,北京紡織已由簡單的量的發展逐步轉向高端、高效、高附加值的發展。產品結構、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傳統紡織已開始進行質的轉變。在“十二五”的未來時期,紡織控股公司明確要堅持依靠創新驅動,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圍繞品牌營銷強化研發設計,瞄準國內外先進技術,研發高端、高效、高輻射力品牌服裝、精品面料、功能性家用和產業用紡織品,促進研發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不斷提高科技和品牌的貢獻率,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北京紡控在計劃經濟時代行業繁雜、企業眾多、效益低下。為解決北京紡織的發展問題,2002年北京紡織控股公司提出扼制出血點,培育增長點,通過改造提升一批、調整重組一批、搬遷轉移一批、破產淘汰一批,力求服裝企業整合優勢、做大做強,面料企業調整轉移、做新做精,家用和產業用紡織品企業改革改造、做活做特。通過“四個一批”的調整重組,組建了六大集團公司,對長期虧損,扭虧無望的企業采取破產、兼并、重組,從根本上解決虧損的問題。預計到2015年,北京紡織的資產總額將達到150億元左右,主營業務收入達到90億元以上,力爭突破100億元,利潤總額4.5億元;全面完成《北京工業能耗水耗指導指標》,萬元產值綜合能耗和水耗比“十一五”期末降低10%。加強集團公司和骨干企業建設,打造1個年收入在30億元以上的集團公司,3個年收入在15億元以上的集團公司,培育20個年收入在億元以上的三級企業。 科技進步成效最為顯著 這10年是北京紡織業和銅牛集團科技創新技術進步發展最快的時期,也是北京紡織全行業和企業產學研合作最為緊密和富有成效的10年。僅以銅牛集團為例,10年來,銅牛集團所有的新產品開發研究都堅持與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緊密結合,針對國內外消費者對時尚、安全、舒適的服裝需求,加大對抗菌、吸濕等多種功能性紡織品的研究和開發,如竹纖維內衣、玉米纖維內衣、弗萊特內衣、鉑金內衣、負離子內衣等。 北京有著豐富的科研資源。近年來,北京的紡織企業普遍注重產學研的開發,利用社會科研資源,加快紡織產業鏈銜接和科研成果產業化落地。如銅牛集團與中國社科院、服裝學院、總后裝備部、中國航天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緊密合作,開發的高端紡織新品不僅應用到航天等領域,更讓我們對民品開發充滿信心。多年來,銅牛集團科技創新成果先后獲得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全國紡織開發貢獻獎、國家重點新產品等眾多獎項。截至今年9月,銅牛已申請專利36個,獲授權專利30個。從這些專利數字和獲獎項目上,不難看出北京紡織和銅牛集團10年來科技創新的發展成效。 行業發展引來人才回流 北京五洲佳泰新型涂層材料公司的前身是北京帆布廠。上個世紀90年代末,企業嚴重虧損,后來進行企業改制成立了股份公司。北京紡織業10來的快速發展,使我們企業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企業已從虧損到實現扭虧為盈。2003年企業銷售收入不足2000萬元,到2011年公司銷售收入達到1.8億元,企業發生了質的變化,并且走上了良性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10年來,公司科技創新步伐不斷加快。以前設備落后產能低,后來公司向都市服務型轉型,引進了國際先進的寬幅設備,在產品結構上進行了大幅度調整,研制開發了特寬幅新型涂層面料等新產品。特別是公司新近開發的帳篷、新型蓬蓋和雙軸向氣密產品,在我國國防建設和國家地震災害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企業效益好了,職工收入水平也提高了。從原來企業虧損招工難到現在很多外來務工人員愿意到我們企業來工作,僅這一變化就折射出我們企業發展的巨變。北京紡織企業從困境中走出來并不容易,后面的發展更需要北京紡織人的不斷努力。紡織作為民生行業,也希望國家和社會能給予北京紡織業更多的幫助和扶持,相信北京紡織業會越走越好。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