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河子紡織業虧損1.2億 咬牙挺難關
10月17日,新疆石河子開發區經濟發展局陳局長給記者打開1~9月駐區企業經濟運行統計報表。 在紡織企業一欄中顯示:產值2.613億元,同比增長12%;利潤-1.2億元。 這一增一負,讓記者不解。 陳局長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受經濟大環境以及國際國內棉紡市場的影響,棉織企業面臨困境,很多企業開工不足或是限產停產。她說,農八師、石河子市是新疆重要產棉區,而棉紡企業數量也占全新疆的1/3,如今已經具有年產200萬錠的生產規模,但今年石河子包括開發區在內17家棉紡企業生產均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 而在這種嚴峻情形下,為什么又會出現12%的增長?而12%的增長怎么又會出現虧損1個多億?見記者疑惑,陳局長建議記者最好到企業去看看,也許會得到答案。 來到唐成棉業,車間里棱機聲響成一片,記者在幾個車間轉了轉,沒有看到一臺機器停轉。陪同的行政辦主任胡海安大聲在記者耳邊喊道:“從去年到現在,我們一直是滿負荷生產。” 企業總經理楊曉敏快人快語:企業銷售收入在增加,產能在增加,規模也在增加,唯一沒有增加的就是利潤。在她看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市場疲軟、原料上漲、各項成本上升、原料基地的優勢被消減所致。 “我們的情況還算好的,因為我們早早就進行了產業升級,進行了技術改造。今年利潤空間很小,但企業要長足發展,短期的困難就必須克服。我們難,別人更難。”楊曉敏說,企業全年計劃實現產值5個億,到目前為止完成了3.5億,還有兩個月的時間,咬咬牙爭取完成,這樣明年的日子就會好過很多。在楊曉敏看來,目前棉紡企業的市場走向還沒有見底,但企業已經作好了應對的準備。 “沒有利潤也要開足馬力生產。”她說,企業在這投資3億多元,形成了年產15萬錠的生產能力,如果停產,僅折舊一項每年就白白扔掉3000萬。但是如果在生產,雖然銷售可能是虧的,但計算時已經扣除了折舊。重要的是如果停產了,人就散了,沒有了人氣,一切就都沒有了,周邊大多數企業都是這樣考慮算賬的。 來到新疆睿盛紡織有限公司的紡織車間,只見一排排棱機在運轉,可是棱機前卻見不到人,環顧幾百平方米的車間,不足十人。 生產經理徐永志大聲對記者吼道,“現在是滿負荷生產,我們的設備都是德國和意大利等國的先進設備,所以車間里用工很少,年生產能力6000噸棉紗,生產一線用工300人。”出了車間,他補充道,“我們現在一個人看一萬錠,最多時達到一個人看1.5萬錠,而一般的企業也就3000到5000錠。”言語中透著自豪。 徐經理笑道,公司現在有些利潤,比其他企業好點,只能算是喝點湯。他坦言,如果不是企業設備先進,產品質量高,市場定位準,現在可能連湯也喝不著。 雖然企業有了點利潤,但徐永志仍然認為企業面臨困境。他介紹說,現在國內一噸皮棉進價1.9萬元,而進口棉到岸價才1.6萬元。原料和市場的雙重擠壓讓企業不堪重負。 “最差差不過1000天。否極泰來!”有著十多年棉紡經歷的徐永志對前景充滿了信心。“行情好和不好時,都要保持一致性。冬天到了,離春天就不遠了。”徐永志說。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