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工業“十二五”規劃出臺在即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獲悉,《紡織工業“十二五”規劃》目前已由工信部印發完畢,規劃即將對外公布。根據可獲得的規劃藍本預計,“十二五”期末,紡織工業總產值將達6萬億元以上,年均增長率5%~8%。“十二五”時期,紡織出口額將超過3000億美元,年均增長8%~10%。自主品牌產品在國際市場中比重達28%~32%。 紡織行業專家指出,“十二五”期間,紡織行業的整體布局將繼續西進,而東部地區的行業發展將由上量變提質,仍將作為中國紡織業領先地區和主要的紡織出口基地。 除給出“十二五”的行業發展預測值外,規劃藍本還對紡織行業布局目標提出要求。“十二五”時期,紡織行業布局目標是,兼顧國內外市場,促進東部產區轉型升級,加快向中西部地區產業轉移,建立東部產區和中西部產區優勢互補的產業格局。紡織產業區域發展更加協調,產業鏈更加完整。有條件地區還將形成若干國家級紡織重大產業基地。 據預計“十二五”期間,紡織行業將基本形成發揮東部、中部和西部各個區域優勢的產業布局體系。這一格局的紡織經濟總量將在東、中、西區域的分布情況明顯改善。到2015年,中、西部地區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占全行業比重由2010年的17%提高到28%。 據資料顯示,“十一五”期間,中部、西部紡織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分別達到41%和27.5%,明顯高于東部地區10.3%的增速;中部、西部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速分別達27.8%和25.9%,高于東部16.6%的增速。 規劃藍本還指出,“十二五”時期,紡織產業集群、園區及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將明顯提升,產業集聚化發展優勢也將進一步凸顯,特別是紡織全行業中品牌貢獻率和科技貢獻率高的、規模顯著的、對地方經濟發展貢獻突出的成熟而有特色,且產業鏈完整的產業集群將由2010年的175個增加到200個以上,占全行業經濟總量的比重由40%提高到52%。 資料顯示,“十一五”期間,沿海三大經濟圈紡織工業結構發生較大變化,主要表現在長三角地區的紡織工業比重下降較大,而化學纖維制造業產值份額上升明顯,珠三角地區的紡織工業比重下降緩慢,而渤海灣地區化學纖維制造業比重下降。 中國紡織研究中心認為,“十二五”時期,東部沿海紡織產區繼續保持長期穩定發展。目前,雖然低成本比較優勢有所減弱,但憑借完備的配套產業體系和多年積累的技術優勢,東部沿海地區仍將作為中國紡織業領先地區和主要的紡織出口基地。 現實發展也印證了這一點,近年來,隨東部沿海地區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土地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供給變得短缺,價格趨于上漲,東部發展率現正在從數量向質量效益提升,已經有眾多國內著名品牌企業在東部落地。 此外,規劃藍本還提出,東部產區的紡織業將利用國內領先技術,成為創新中心和營銷中心;致力于開發質量可靠、品牌自主、東部領先優勢繼續加強高效節能、環保低碳的高端紡織品。同時在技術創新、產品開發、品牌營銷、節能減排、生產性服務和信息服務等方面將走在行業前列。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