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多數棉紡設備訂單同比大幅減少的時候,并條機生產企業卻出現了一片加班加點趕訂單的繁忙場面。
長期來看,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使國內并條機制造商們時時都繃緊了弦。企業能否在競爭中獲勝,主要看三方面:一是新技術,二是品質,三是服務。誰擁有獨特技術、誰的產品可靠性更高、誰的服務更有保障,誰的產品就能夠贏得更多市場。
紡織產品的多元化和市場的變幻莫測,總是讓紡機市場呈現出“東邊日出西邊雨”的景象。今年以來并條機的火暴銷售就是一個最好的佐證。當大多數棉紡設備受銀根緊縮和棉花價格劇烈波動的影響,訂單同比大幅減少的時候,并條機生產企業卻是一片加班加點趕訂單的繁忙場面。我國最大的并條機生產企業??湖北天門紡機到8月底共銷售并條機2400臺,產值同比增長48%,銷售同比增長53%。陜西寶成紡機公司、立達紡機公司、杭州東夏公司等企業的并條機銷售也供不應求,訂單已經排滿明年上半年。
棉花幫了市場的忙
并條機的作用是改善紗條的內部結構,有效降低纖維的長片段不勻率,使紗條中的纖維伸直平行,使不同種類或不同品質的原料混合均勻。為了達到理想的效果,紡紗企業常常進行多道并條,如純棉需要2道,滌棉需要3道,毛紡則需要3~5道。
正是并條機在紡紗過程中所起到的改善成紗質量的關鍵作用,近年來并條機的需求一直非常旺盛,特別是2004~2006年的三年間,市場銷售達到了歷史上的一個高峰期。這一方面與整個紡機市場需求增長有關;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近年來紡織紗線逐漸向多原料混合方向發展,而使得紡織企業不得不增加并條的道數,從而也進一步帶動了并條機的銷售。
今年以來,由于棉價一跌再跌,許多棉紡企業不敢買棉花,而是上化纖和粘膠,這就比紡純棉紗增加了一道并條的次數。另外,紡化纖和粘膠,自然也會使許多企業選擇渦流紡,渦流紡提倡的就是短流程,從清梳聯直接到并條,這使得紡織企業必須要增加并條機的數量。所以說,今年并條機銷售的火暴很大程度是受棉花價格的“影響”,只是與其他棉紡設備不同,這種影響是正面的、積極的拉動市場增長的影響。
需求促進技術提高
隨著并條機市場需求量的穩定增長,并條機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國內外的主要并條機生產企業都加快了產品推陳出新的頻率。
目前,國際領先的并條機機型還是以瑞士立達和德國特呂茨勒公司的并條機為代表。但我國湖北天門紡機公司、陜西寶成紡機公司等重點并條機生產企業近年來推出的并條機,技術水平與國外的差距越來越小,而且也都有各自的獨特性。立達和特呂茨勒主要做的是單眼帶自調勻整的并條機,而國內并條機企業以雙眼和不帶自調勻整的居多。
總體來看,并條機的形式、品種規格現在都朝著多樣化發展。立達和特呂茨勒公司還開發出了雙眼帶自調勻整的并條機和單眼不帶自調勻整的并條機。立達不帶自調勻整的SB-D11單眼高速并條機,采用傾斜的3上3下牽伸裝置,可有效減少占地面積。特呂茨勒公司開發的TD02型不帶自調勻整的單眼并條機,結構緊湊,牽伸系統直接安裝在換筒裝置上方,只需與換筒裝置同樣大小的空間即可,占地面積也大大縮小了。這些改變都迎合了紡織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需求。
天門紡機公司今年銷售非常好的TMFD81S型并條機也是在提高生產效率上獲得了用戶的認可,這是一種重不勻數字式調節的并條機,它采用電子調壓和數字輸入式,具有自動換桶、自動清潔、斷條自停、自動剝棉、自動加卸壓、輸出自動檢測、變頻調速及重不勻數字式調節等功能,為用戶解決了很多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并條機的生產效率大幅提高,進一步滿足了紡紗企業求高產高效的目的。以前的并條機輸出條筒規格大部分只有直徑400毫米和500毫米,而現在基本上都是600毫米的規格,立達、東夏等公司輸出條筒規格則可以達到1000毫米,這樣便可減少棉條接頭,減少需要運輸的條筒數量,提高勞動生產率。同時,采用矩形輸出條筒、積極的條筒底盤控制等技術,增加容量和適應性,也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三點決定競爭成敗
盡管今年并條機市場需求表現強勁,主要生產企業不僅產銷兩旺,而且明年上半年的單子也都拿到了手,但是這些企業并沒有高枕無憂。近期來看,他們擔心受從緊的貨幣政策的影響,紡織企業會推遲提貨;長期來看,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使他們時時都繃緊一根弦。
目前,在我國市場銷售并條機的企業國內外加起來超過了30家,競爭十分激烈。將國產并條機與進口并條機相比,從技術上來看,盡管大家公認的還是瑞士立達和德國特呂茨勒公司的并條機領先一疇,但國產的技術水平已經與之越來越接近。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僅從技術的角度而言,國產并條機并不完全輸給國外同類產品。現在國產并條機與國外并條機之間最大的差距仍然表現在穩定性與可靠性上。而國產并條機的優勢在于產量大,采購成本、運行成本和售后服務成本低。天門紡機公司董事長沈方勇非常自信地說:“國內紡機企業可以說是全世界售后服務最好的,我們承諾終生免費服務,這在國外是很少見的。”天門紡機公司有近50人的服務隊伍常年在國內各地跑,對設備使用企業進行免費的安裝調試、指導培訓。
現在,國內企業之間競爭的焦點則集中體現在三方面:一是新技術,二是品質,三是服務。誰擁有獨特技術、誰的產品可靠性更高、誰的服務更有保障,誰的產品就能夠贏得更多的市場。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