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19屆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在北京舉行,1000余個中外服裝服飾品牌踴躍參展。這個博覽會展出了服裝服飾新產品,更透出行業發展的新信息。我們既看到“十一五”時期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在經歷國際金融危機、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外部貿易環境多變后的快速發展,也感受到未來5年,我國從“紡織大國”到“紡織強國”邁進的堅定信心。
本屆博覽會上,從男裝、女裝到童裝,都讓我們看到創新在產品和品牌管理中的延伸。
從1996年參加博覽會至今的江蘇泛佳亞麻紡織廠有限公司,早在數年前,生產的一組沙發套就已經賣出3000美元,這里的面料往往比國內其他同類產品的價格高出20%至30%。“要做就做最好的。我們每年投入800萬元至1000萬元的研發資金,企業無論何時都要創新,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使企業擁有無限發展的空間。”泛佳亞麻紡織廠有限公司廠長陳尚良說。
產品創新之外,企業的營銷方式創新也成為紡織行業創新的重要方面。今年首次參加博覽會的諾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就開始對“會員制”的探索,“我們通過逐步建立完整的數字化客戶關系管理體系,創造‘會員數據庫營銷’。我們在營銷渠道上進行創新,也在努力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這樣才會為企業帶來更大效益。”諾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丁輝說。
增強研發力量,加大研發投入,成為紡織企業創新的基礎。紅豆集團總裁周海江講他們的一個轉變:“我們發展的關鍵還是從生產經營型向創造運營型的轉變。比如,我們原來辦廠較多,但是現在就要辦研發機構,辦連鎖專賣網絡體系。包括紅豆男裝的品牌系列,通過兩端延伸之后,中間的生產全部外包,外加工企業達到了800多家,這樣極大整合了社會資源。”據介紹,2010年,企業的營業收入為282億元,較2009年的223億元增長26%。
創新帶來企業的高效發展,也促進紡織服裝行業的快速發展。五年來,限額以上服裝批發零售年均增長速度比全社會消費品平均增速高出6%至8%;“十一五”時期,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長82.3%,貿易順差增長91.8%。
據了解,“十一五”期間,大中型紡織企業研發經費投入、規模以上企業新產品產值均增加近2倍;全行業有22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目前,全行業三分之一左右的重點企業裝備總體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一組數據反映了我國紡織行業依靠創新發生的巨大變化。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統計,全行業的出口貿易增長中,其價值增長從“十五”末時期的12.47%上升到“十一五”的55.51%,而數量增長在“十五”期間是87.53%,到“十一五”則下降到了44.49%。各種紡織面料織物出口在“十一五”的前四年增長35.36%,其中數量增長從74.25%下降到27.47%,價值增長從25.75%上升到72.53%。
“紡織服裝產業的創新應當堅持‘系統觀’。以市場的消費需求為核心,注重紡織服裝產業‘從無到有’的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等有形創新,同時倡導‘從無序到有序’的管理創新、方法創新、模式創新等無形創新。要改變以往無視外部市場消費需求,一味追求產能在產業鏈內部封閉循環的思路。應注重生產資料轉換為生活資料的價值實現,積極推進‘產品-商品-消費品’的動態轉換。”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孫瑞哲說。
在這次博覽會上,主辦方之一的中國服裝協會透露,到2015年的“十二五”末,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將培育百家知名區域品牌,培養千家全國知名自主品牌服裝企業。
品牌,正在成為許多服裝企業發展的重要目標。品牌建設也成為紡織行業提升的關鍵環節。
廣州越界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培藩談起他們參加博覽會的感受說:“博覽會發展的初期,對于企業來說更偏重招商。但如今它更是為企業提供展示交流的平臺。本屆博覽會結束后我們又和200多家加盟商簽訂了合作協議。”他感觸頗深,“我們從2001年開始創立自己的品牌,經歷了我國服裝發展的歷史,做自己的品牌帶給我們新的發展,不論是從品牌定位、產品研發到營銷模式的創新都為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我國的紡織服裝企業已經不能依靠低成本加工為企業帶來發展,只有通過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才能為企業帶來更多利潤并創造更好發展空間,創立自己的品牌是企業更好的選擇。”
從加工、代工到做自主品牌,我國紡織服裝企業走過一段很長的道路。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認為,“十一五”時期,是服裝行業整體素質明顯提高,產業升級加快的5年,是中國自主品牌成長最快的5年。他說,“國際金融危機對產業發展有影響,但并不全是不好的影響,就品牌建設而言,國際金融危機對品牌的影響不是很大,甚至從總體看,品牌增長率比危機前還要好,這就是內需拉動的力量。”
品牌的發展過程是經濟增長的過程,更是企業建立深厚市場根基的過程。
深圳歌力思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夏國新說:“挑戰首先來自于我們自身的競爭,國內的許多優秀品牌都在大舉擴張,同質化的競爭未來勢必會出現,同時國外的品牌已經進入中國。我國的品牌企業一定要提升自己,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
雖然現在不少服裝企業逐漸由自主生產走向品牌運作,但隨著加工要求越來越高,中國服裝業的供應鏈面臨的困難也逐漸增多。一些生產型企業無法適應快速而準確的供貨方式,制約著服裝品牌的發展。同時,不少服裝企業逐漸向商業品牌的方向發展,但自身對終端渠道的控制能力不足,人才培養跟不上,缺乏規范的連鎖經營體系。
“我認為服裝企業應該從轉型求變開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通過轉變發展方式、調整和升級產業結構、變革商業模式謀出路。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多參與引導服裝企業,為企業搭臺改善供應鏈管理,企業自身也要苦練內功,增強在人才培養、終端管理、品牌建設、供應鏈管理、商品研發等多方面的管理力度,多借用最新信息技術改善經營管理,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力,做出中國有影響力的品牌。”諾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丁輝說。
我國紡織行業也具備許多有利的條件。2010年紡織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6900億元,較2005年增長1.33倍,行業利潤額2550億元,較2005年增長2.60倍。行業發展逐漸向好,企業利潤率逐步提升,產值、產量及投資穩步回升,內銷持續增長,市場消費信心逐漸增強,出口總額逐步回升,這一切為2011年行業運行創造了有利條件。
“首先,目前紡織服裝行業的發展基調健康、平穩,尤其是內需市場的潛力增長,為行業未來5年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場基礎。其次,未來5年,紡織工業的產業定位將實現重大的價值延伸。通過內涵式增長,紡織服裝行業新的產業活力將得以進一步釋放,令原有的規模經濟進一步轉變為價值經濟。在未來,紡織服裝產業將進一步加快紡織纖維新材料的研發,同時進一步通過實施品牌戰略,傳播時尚文化,加強創意資源在產業內部的積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孫瑞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