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站在新起點,我國紡織行業要以《紡織工業”十二五”科技進步綱要》為指導,不斷健全機制完善創新體系,加強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實現轉型升級。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回顧五年發展歷程,我國紡織行業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圍繞“28+10”開展了大量的科技攻關和成果產業化推廣工作。全行業有22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兩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行業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數量每年增加1000余件,可以說我國紡織行業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當前,我們在看到紡織工業科技創新成就的同時,也要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和差距。一方面,從整體上看,行業自主創新能力仍相對薄弱,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關鍵技術研發進展相對緩慢,新產品自主開發和設計能力仍有不足,應用電子、信息、自動化、新材料等高新技術改造提升紡織產業的研究和創新能力仍有待提高。另一方面,科技創新體系尚不健全。紡織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科技創新活動中結合不緊的問題仍然存在,各類創新主體在行業科技創新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間的協作關系沒有完全理順,創新資源沒有得到有效整合利用,制約了行業創新水平的提升。
在這樣的形勢下,進入2011年,建立健全創新體系,加強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就顯得極為關鍵。為此,一方面,要健全機制,在行業中加快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為提高創新能力提供動力和支撐。要鼓勵大型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活力,發揮企業家和科技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作用;加強科學研究與高等教育的有機結合;強化基礎性、前沿性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究平臺建設;加強軍民科技資源集成融合;推進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建設;鼓勵發展科技中介服務;完善科技成果評價獎勵制度;努力爭取政府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尤其是要繼續發揮產業聯盟和創新平臺的作用,為提高行業創新能力提供公共服務支撐,推進集成創新。
另一方面,要壯大科技創新人才隊伍,整合產、學、研及行業公共服務體系等多方資源,加快培養高水平的科研、工程設計、管理等領軍人才和骨干隊伍,加強對在崗職工的專業技能培訓,全面提高紡織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促進行業創新能力、生產效率的提升。
同時,科研機構要開展基礎研究,加強纖維材料加工、紡紗織造加工、印染加工、智能紡織品、服裝家紡文化及紡織機械制造等重點領域的基礎理論和前沿技術的研究,為行業自主創新提供理論指導及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