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紡產業集聚地競爭力亟待提升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0年規模以上棉紡織企業細紗機1.2億錠,轉杯紡232萬頭;棉布織機126萬臺。2010年紗線生產2717萬噸,紗線產量最大的省份是山東、江蘇和河南,占全國總產量的57.62%;全國布產量800億米,色織布(牛仔布)產量達到65億米,布產量最大的省份是浙江、山東、江蘇,占全國總產量58.97%。近年來紡織產業集聚的現象越來越明顯,對整個紡織行業的競爭力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 棉紡織產業集群以生產紗線、坯布、色織布和牛仔布為主,主要分布于江蘇、福建、廣東、山東、湖北等省份。為了解棉紡織集聚地的發展,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近兩年不斷在棉紡織集聚地區進行實地調研,其中16個產業集聚地產能變化基本情況見下表。 棉紡織產業集聚地產能情況 2010年16個棉紡產業集聚地區生產能力、實際紗產量及布產量同比分別增長20.43%和14%;布生產能力及實際布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7.1%和18.38%,均呈平穩增長態勢。 以中小企業聚集模式為主 棉紡織產業集聚地區以中小企業聚集的模式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表現尤為突出,企業間進行了深度的分工,集聚地區競爭力提高,并有利于形成專業市場。棉紡織產業集聚地區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色織布同坯布相比附加值較高。江蘇先鋒鎮在棉價大幅波動的情況下,積極調整結構,2011年上半年利潤總額同比增長7.5%,其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3.9%。 企業順應市場需求明顯。山東廣饒2011年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4%,利潤增額同比增長48.4%。這主要得益于近年來企業對創新能力的重視和技術改造的提升,在提高設備自動化程度、減少用工、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同時,加大職工福利,使大部分企業的員工返崗率提高。 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是方向。湖北樊城區2011年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8.8%,但利潤總額同比僅增長6%,這說明一方面,原料和市場的影響因素使大多數企業保持著虧損或微利運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產品結構和產品檔次方面還存在著有待調整和提升的問題。 突出問題亟待解決 目前棉紡織產業集聚地區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用工緊缺問題突出,技術和管理人員缺乏,創新能力不足。棉紡織產業集聚地區用工緊缺問題尤其突出,普遍缺乏管理型、技術型、設計型、創新型人才。中部地區的用工主要來自于本地區或周邊較小范圍的人員,來源有限且年齡在不斷增加;東部沿海地區,外來員工流動性較大,地區行業間、紡織企業間互相挖員工的現象比較普遍。另外,企業在技術改造、工藝創新、產品開發以及節能減排等新技術應用和實施方面也面臨很大困難,導致綜合競爭力不強。 科研力量薄弱,信息來源有限。棉紡織產業集聚地區多以中小企業為主,經費較少、科研力量有限,區域資源配置較低。信息來源大部分來自于本地區的企業,產學研最新的研發成果不能有效應用與推廣。 成本上升。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迅速的同時,各項生產成本持續走高,務工人員對工資福利、工作環境等條件要求也在提高,生產成本的提高大大壓縮了流動資金的運轉空間。2010年棉紡織企業用工成本平均提高約20%以上。 措施全面提升競爭力 加強行業自律,加快提高自動化、智能化的進程。面對用工緊張,企業已經加快了技術進步的步伐,利用先進的設備,減少用工,提高勞動生產率。如2011年以來,河北棉紡織集聚地區先進紡織設備投資占到設備總投資額度的36%左右,綜合效益提升35%。 提升技術創新能力。產業集聚地區在推進技術創新能力、提升產品附加值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助推器的作用,搭建企業同高等院校合作研發平臺。如山東淄博積極促進高校同企業的交流與合作,以魯泰的色織、蘭雁的牛仔、銀仕來的大提花家紡擴大紡織集聚地品牌的影響力,通過舉辦創意大賽、建立校企合作實驗室等,幫助企業提升產品研發能力。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幫助企業解決融資困難。融資難已經成為一個普遍問題,這需要產業集聚地區政府加強政策引導,幫助中小企業渡過融資難關。如蘭溪棉紡織集聚地政府搭建企業和銀行的平臺,針對蘭溪地方經濟特色,中國建設銀行總行于2010年4月給予蘭溪“棉、化纖紡織加工行業”區域差別化信貸政策,對蘭溪的優質紡織企業予以優先信貸支持。自2010年以來,當地紡織行業新增信貸投入3.6億元,受益紡織企業共計44家,其中大中型企業9家。 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引導行業健康發展。地方政府和商會為紡織企業搭建信息交流、人力資源、技術改造和產品開發、原材料及產品銷售等服務平臺。如湖塘產業集群地區打造湖塘紡織科技發展中心,幫助中小企業解決產品研發、花型設計、產品檢測、員工培訓等方面的問題。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姜青云王克莉/文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