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困境看射陽
今年,部分紡織企業遭遇的困難可能比2008年更甚。而射陽縣紡織企業在當地政府的積極引導下,沉著應對危機,努力開拓市場,做到了生產不停、員工不裁、工資不減。截至11月末,江蘇射陽紡織化纖行業開票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0%,入庫稅收同比增長9.1%。 今年以來,受國際市場復蘇遲緩、棉花棉紗價格波動、人民幣升值等諸多因素影響,紡織企業普遍壓庫嚴重;同時,國家銀根收緊導致企業融資艱難、財務成本上升,部分紡織企業遭遇的困難甚至比2008年更甚。而射陽縣紡織企業在當地政府的積極引導下,沉著應對危機,努力開拓市場,全力保持運轉,做到了生產不停、員工不裁、工資不減。截至11月末,全行業開票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0%,入庫稅收同比增長9.1%。特別是40家棉紡企業,在棉紗壓庫一度近1萬噸的艱難條件下,1~9月份實現開票銷售、入庫稅收同比分別增長13.1%、12.2%。在這場沒有硝煙的保衛戰中,企業家們以必勝的堅定信念、出色的經營業績,生動詮釋了生機無限的企業力量。 產品圍繞市場變 增強戰斗力 面對開車就虧損的困境。射陽縣企業靈活調整產品結構,積極應對行業困局。 一是規避風險調結構。今年棉紡行業風險較大,化纖行業比較平穩,而棉紡和化纖的生產設備基本相同,射陽有12家棉紡企業利用原有設備轉產化纖產品。金港特種紗公司原來主要生產棉紗,年初花紗價格起伏較大時及時轉產氨綸包芯紗、腈綸紗,5月份棉紗滯銷時全部生產化纖,8月以后棉紗市場企穩時又調整計劃生產混紡紗,在同行業普遍虧損時能保本經營、其他企業持平時能實現贏利,今年已實現銷售收入1.9億元、入庫稅收840多萬元。 二是瞄準空檔調結構。低支紗利潤低,以往一般企業不愿生產,致使需求存在一定的缺口。為此,射陽縣有10多家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的企業抓住這一市場空檔開足產能。裕東紡織以前主要生產21支紗,今年瞄準低支紗市場,利用山東等地的等外級棉花生產7~12支規格的細紗,產品始終供不應求,今年已實現銷售4100萬元、稅收70萬元。 三是提檔升級調結構。部分實力強的企業抓住市場多變的契機,超前一步提高產品檔次,以快節奏的產業升級步伐搶占行業制高點。閩華織造去年648臺噴水織機投產時的主產品是腈綸面料,今年3月份腈綸產品市場趨于飽和時迅速轉產滌綸,7月份又轉產技術要求更高的超細單呢,通過不斷提升產品檔次抓牢市場主動權,今年已實現開票銷售9400萬元。 放大技術裝備優勢 提升競爭力 射陽縣紡織企業深諳“低潮發展、高潮受益”的市場法則,敢于在行業的“嚴冬”集中要素推動創新轉型,蓄積爆發增長的強勁動力。 一是采用新裝備。今年全縣紡織行業有56家企業共完成技改投入4.6億元,更新大型裝備223臺套;80%的棉紡企業添置了自動絡筒設備,使這個環節的人均工效提高6倍。祥和紡織投入1600多萬元,新上5臺德國制造的高檔氣流紡設備,雖然價格是普通氣流紡的3倍,但用工從200人減少到40人,而且可生產32支以上的高支紗,具備角逐高端市場的生產能力。 二是改造新工藝。許多企業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降低生產成本、提升質量檔次。恩玉化纖投入2000多萬元,對紡絲機、倒筒機、花齒機等設備進行全面改造,變原來的三步紡為一步紡,不光用工從300人減少到80人,還增加了30%的產能,年可減少用工成本300多萬元、用電支出100多萬元。 三是開發新產品。當地有11家企業與23家紡織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新建科技創新平臺8個。雙山集團與東華大學、江南大學等國內知名院校合作,先后開發生產了強捻紗、化纖包長絲等新產品,投放市場后供不應求;引進行業領軍人才,開發了以輕、薄、透、暖為主要特點的純棉陽離子條格布、織紋聚酯銀絲布等50多個面料新產品,柔絲纖維雙層布料、棉莫代爾滌綸針織紗等6個新產品通過省級新產品鑒定。雙山集團去年實現稅收超億元,今年稅收已突破7000萬元,增長近40%。 探索企業管理新模式 形成凝聚力 當地企業圍繞創新企業管理想辦法、挖潛力、聚人心,從成本、市場和績效3個環節入手,全力提升企業運行質態。 一是精細化的成本控制機制。針對訂單銳減、庫存增加、用工不足等不利情況,全縣各企業及時調整開車時間和生產班次。五友棉業等8家訂單不足的企業取消日班開夜班,巧打用電低谷時段電價時間差降低成本;還從控制原料采購的數量批次著手,采取“少進快出”的辦法壓降成本,避免市場波動的損失;加強資金調度,把每一筆資金使用計劃精確安排到每一天,減少財務費用支出70多萬元。 二是采用差別化市場營銷機制。各企業一方面提前研判市場走向,加大庫存拋售力度;一方面組織營銷攻堅,根據不同客戶實施不同營銷策略。他們針對棉紗市場低迷的實現,普遍采取“小訂單、多次批”辦法。祥勝紡織等企業老板正常在外跑市場,今年最小的一筆訂單只有500公斤;銀亮紡織與專供義烏市場的東藍織造建立隨市場浮動的協議定價機制,今年銷售、稅收分別增長66%、67%。 三是人性化的績效考核機制。企業堅持將待遇向市場營銷一線傾斜、向車間一線職工傾斜,對營銷人員實行績效考核,今年全行業平均工資提高13.2%。絲利得公司為全體職工辦理“三險一金”,高溫季節還發放高溫補貼,免費供應綠豆湯、薄荷茶等清涼飲料。公司資金緊張時,員工主動將存款借給企業進原料、購設備,形成員工與老板同舟共濟渡難關的生動格局。 干部圍繞企業轉 激發自信力 在企業遭遇困難時,射陽縣委、縣政府以深化細化“三服務”為主要抓手,實行靠前服務、貼心服務,讓機關干部走向經濟建設第一線,用對路的招數破解企業難題,把溫暖送到企業心坎上。 一是開展學雙山活動提振精神。當地政府專門總結提煉“雙山經驗”,組織重點企業負責人參觀雙山技改擴能現場;組成“雙山經驗”宣講團巡回宣講,推動全縣企業學習雙山面對困境不氣餒的精神狀態、調優結構不停步的發展策略、注重研發不遲疑的創新意識、強化管理不放松的科學機制,使廣大企業家不僅從雙山做大做強的軌跡中學到了“嬗變”招數,更重要的是增強了應對困難、轉型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二是加強銀企對接突破資金瓶頸。當地政府派分管領導牽頭,每月舉辦一次銀企對接活動,通過邀請上級行考察、開展“銀行行長企業行”登門服務,累計增加信貸投放20億元。放大財政擔保功能,將縣金誠擔保公司注冊資本增至1.5億元,與銀行協調將擔保信貸功能提高到10倍,今年已累計為紡織企業提供信貸擔保6.9億元;縣財政專門設立1.5億元過橋資金,為資金周轉出現臨時困難的企業提供“最后一公里”資金支持,累計提供“過橋資金”7.3億元,為企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金融環境。 三是出臺扶持措施強化靠前服務。明確縣級層面重抓25家計劃納稅超百萬元企業,縣四套班子成員每人掛鉤1~2家企業,每個職能部門服務1家企業;鎮區重點服務百萬元以下稅收企業。對新認定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按15%下浮征收,企業研發費用按1.5倍抵扣應納稅所得額;組織“企業用工西部行”、“在外務工人員鳳還巢”等活動,為企業招工2000多人;積極向上爭取用電負荷,科學調度檢修時間,保證企業正常生產。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