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十年我國紡織產業知識產權發展情況
一、我國紡織行業自主知識產權發展情況
目前,我國紡織專利庫收錄了20多萬條專利數據,但紡織行業的專利數在我國專利總數中占比較小,與我國紡織行業的規模不甚協調。
1.有研發機構的紡織企業數占比先降后升 2001~2009年,我國大中型紡織企業總數逐年上升,由2001年的1837家增至2009年的3026家,增長了64.7%;2001~2009年,我國有研發機構的紡織企業數呈先減后增之勢,由2001年的348家減至2003年的307家,后又逐年增至2009年的609家;2001~2009年,我國大中型紡織企業中,有研發機構的企業數占企業總數的比重也呈現先減后升之勢,由2001年的18.9%降至2004年的14.8%,后又逐年上升至2009年的20.1%。
2.新產品產值在紡織工業總產值中占比大幅增長 2001~2009年,我國大中型紡織企業工業總產值呈逐年上升趨勢,由2001年的2557.5億元增至2009年的10514.7億元,增長了3倍以上;2001~2009年,我國大中型紡織企業新產品產值亦呈現逐年上升態勢,由2001年的266.7億元增至2009年的1816.6億元,增長了5.8倍;2001~2008年,我國大中型紡織企業中,新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穩定在10%左右,2009年這一比重上升至17.3%,出現了大幅增長。
3.紡織行業專利數總體呈增長態勢 紡織產業專利信息服務平臺發布的數據顯示,2001~2004年,我國紡織行業專利數量較少,始終低于4000件;2005~2010年,紡織行業專利數量增加,2005年的同比增幅最高,達到95.7%,呈先增后減之勢,;2010年紡織行業全部專利數量為31551件,同比增長12.5%。
4.我國紡織、造紙行業專利申請和授權情況 根據《中國科技統計年鑒》的統計,2001年,我國紡織、造紙行業專利申請數量為3111件,2002年大幅上升148.4%至7727件,2003年又驟降51.8%至3722件,此后6年呈遞增之勢。到2009年我國紡織、造紙行業的專利申請數量增至10059件,同比增長5.6%。
2001~2009年,我國紡織、造紙行業專利授權數量呈上升趨勢,但在2008年同比下降4.5%,2009年又同比增長32.2%至5418件。除2002年以外,我國紡織、造紙行業的專利授權數量始終為專利申請數量的50%左右。
二、國外主要貿易伙伴專利數量情況
根據紡織產業專利信息服務平臺的統計,2001~2010年,紡織行業專利數量最多的3個國家分別是美國、日本和德國,專利總數分別為3109811件、2820747件和653479件。
1.美國 2001~2005年,美國紡織行業專利數量呈上升之勢,由2001年的288583件增至2005年的394168件,此后專利數量呈下滑之勢,2010年的專利數量為121395件,同比下降49.9%。
2.日本 2001~2010年,日本紡織行業專利數量總體呈下降之勢,2002年的專利數量最高,為395110件,高于美國同期的專利數量,此后日本紡織行業專利數量連續5年下降,到2008年出現反彈,專利數量為274759件,同比增長19.3%,此后又連續兩年大幅下降,降幅分別為25.9%和84.3%,2010年的專利數量僅為31990件。
3.德國 2001~2010年,德國紡織行業專利數量總體呈下滑之勢,僅2005年和2008年專利數量出現過兩次增長,但增幅僅為1.6%和11.6%。專利數量最多的年份是2001年,共103379件,專利數量最低的年份為2010年,共14597件,較2001年下降了85.9%。 三、知識產權糾紛對我國紡織產業的影響
愈演愈烈的知識產權糾紛對我國紡織業造成了極其不利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
1.我國紡織業的整體聲譽受到打擊,在知識產權保護日益強化的國際環境下喪失了話語權,淪為國際貿易爭端的受審者,并部分消蝕了固有的區域競爭優勢。如知名運動品牌Adidas、Nike、Puma等惑于大量中國假冒侵權產品的出現,正研究分階段將原交給中國廠商代工生產的訂單轉往東南亞等地.業內人士估計,此規劃如若落實,將影響內地近300家代工企業。尤其是在目前經濟危機不斷惡化的環境下,眾多的紡織品服裝供應國都在積極進行調整,以提高其紡織服裝產業的競爭力,我國也因此面臨越來越嚴峻的競爭壓力,競爭對手既有傳統的紡織品服裝強國,又有新興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國。
2.在知識產權執法愈加嚴厲的背景下,涉及知識產權糾紛的代工企業蒙受了嚴重損失。我國紡織代工產品的主要出口市場是歐美發達國家(地區),涉及侵權的品牌和技術也多屬于這些國家(地區)的知名企業。作為現行知識產權制度的主要受益者和推動者,發達國家(地區)的立法機構和市場主體勢必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對侵權企業進行嚴厲處罰和持續關注,甚至出具禁止貿易黑名單等極端方式。對于嚴重依賴代工出口的許多中小紡織企業,一旦牽涉其中,幾乎就是滅頂之災,從而失去了通過原始積累和產業升級逐步成長壯大的正常發展路徑。
3.大量的知識產權糾紛提供了實施非常規貿易壁壘的口實,對我國紡織業出口釀成了新型障礙。事實上,配額制取消后,紡織品貿易并未真正實現市場自由化,取而代之的是勞工標準、特別保障措施、綠色壁壘、環境壁壘、技術壁壘等一系列新形式的貿易限制措施。由于缺乏勞動力成本比較優勢,發達國家(地區)長期處于貿易逆差地位,一直處心積慮地給紡織業進口設置“合理”障礙。在世貿組織自由貿易體制下,知識產權保護就成為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侵犯知識產權也就成為獲得國際共識的犯罪行為,成為發達國家阻止紡織品進口的合理口實。
4.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破壞了我國紡織業的自主創新之路,可能導致我們錯失技術化、品牌化的升級機遇。在信息產業的推動下,現代紡織工業正向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產業發展,新的紡織生產工藝、技術等層出不窮。發達國家可以通過利用其在技術上的優勢,逐漸把紡織業改造成為技術密集型產業,重新奪回在紡織品市場上的份額。與此同時,在先進的專利技術和知名商標的支撐下,發達國家紡織業的對外輸出已經從產品輸出、資本輸出發展到品牌輸出的新階段,通過控制品牌來控制國際紡織服裝業的中高端市場。而侵犯知識產權行為在獲得短期不法利益的同時,卻會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示范效應,破壞行業整體的自主創新、自主品牌的發展規劃,并被剝奪通過合法代工學習國外先進技術經驗和品牌價值的機會,從而停滯產業升級發展的速度。
四、對策及建議
面對與發達國家在專利方面的巨大差距,我國如何積極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突破發達國家在專利方面的圍堵,使自身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處于一個有利的地位,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個嚴峻課題。為此建議:
有關部門應為企業做好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服務工作。如請專家講解加入世貿組織后所面臨的知識產權內容,普及知識產權知識;利用網站和刊物,宣傳知識產權知識;組織專題培訓班,培養企業的知識產權工作骨干,可以為企業在申請專利、避開專利權、打擊專利侵權和知識產權糾紛時提供咨詢意見,參與企業的決策;及時、動態了解中國的紡織行業專利進展情況,分析研究紡織產品的技術發展趨勢。
企業要積極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利用政府的導向和扶持作用,認真學習專業法律知識,積極研究國家政策和法律,充分運用知識產權規則和手段,申請和獲取知識產權,并利用知識產權保護和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總之,我們要學會利用國家法律法規,避開“專利保護”,加大打擊侵權行為的力度,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從“應對”轉變為“出擊”,變“被動”為“主動”;要相信自己、相信法律、相信國家,積極地實施知識產權保護戰略,共同創造知識產權得到保護的社會環境,開創紡織行業發展的新形勢。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