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服裝批發市場5年內將消失
電子商務 對傳統企業造成巨大沖擊 2011年7月,曾經是北京中關村電子城三強之一的太平洋電腦城停業、海龍、鼎好等賣場面積也將縮減50%;廣州三聯書店、北京風入松、號稱國內最大民營連鎖書店的“光合作用”相繼關店。受網絡批發通道的影響,全國大大小小1000多家服裝批發市場5年內將消失90%。 全球范圍來看,除大路貨,歐洲、美國等新進國家已經不存在服裝批發市場,近來來流行的是小額訂貨會。 實體批發市場拿貨傷不起 在衡陽開服裝店的張女士給我們算1筆賬,張女士一般是到廣州拿貨,雖然花費的時間不多,但是路費很高,衡陽到廣州現在普通列車已經非常少,高鐵價格單程245,往返路費接近500元,此外還有1個弊端是沒辦法很方便的退換貨,衣服的滯銷嚴重損傷利潤。 一方面是零售商從實體批發市場拿貨成本過高,另一方面是實體批發市場租金的一路攀升,廣州十三行1位批發商向先生向記者透露,他自己不到5平米的的檔口,每個月的租金是7萬,每件衣服批發價格不超過30元,每件衣服只能賺幾元錢,以平均每件衣服賺5元為例,每天需要批發200件以上衣服才能保證收支平衡,“現在不到20%的檔口是賺錢的,50%不虧不賺,30%在虧損”,然而就在2年前,十三行的批發生意還是很賺錢的行當,在問到生意下滑的原因時,向先生表示,服裝批發電子商務化對實體批發多少造成沖擊,現在的批發生意特別不好做,能夠生存已經是萬幸,像他旁邊的檔口,1年內已經轉租8次。 批發商所遭遇的壓力會轉嫁部分到零售商身上,最為直接的體現是提升衣服批發的價格,這讓零售商難以招架,更多的零售服裝店主開始在網絡中尋找貨源。90%的服裝批發市場5年內將消失,并不是危言聳聽,事實上,80、90后的服裝店主甚至從來都不知道實體批發市場,從酷有拿貨網論壇“服裝小店”了解到,不少年輕一代的服裝店主已完全離開實體批發市場,全部從網上拿貨。 歷史的輪回15年1個時代 從實體拿貨到網絡拿貨是1個奇妙的現象,由此我們不得不回顧服裝批發的歷史,試圖從中找出一些可以借鑒的規律。 從1978年到1993年,路邊攤,這是服裝批發市場的最初形式。 從1993年到2008年,商廈式,1993年元月廣州白馬服裝城的開業,開啟商廈式服裝批發市場的時代。 2008年網購市場的興起,服裝批發開始進入“網批”時代。 在“網批”時代,網絡經濟的發達對于傳統服裝批發市場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無論是消費者還是零售商的購買習慣已經發生改變,從以往的在實體店中考察服裝的款式花色品質,到挪動鼠標查看服裝圖片、銷量、評價,便可判斷貨源的品質,實體拿貨和網絡拿貨已經消融界限。網批已經超越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沒有交通難的麻煩,且價格優勢明顯,15年1個時代,在如此形勢之下,傳統服裝批發市場借力向電子商務轉型是在尷尬狀態下找到突破口的唯一出路。 網批時代,傳統服裝企業何去何從 網絡批發將是1場服裝行業的改革,更是1次機遇。在網批市場份額進一步加大時,實體批發市場必定受到一定打擊。部分批發市場為爭奪商家必然會把市場改造成實體網絡都適用的批發市場,例如廣州大西豪這樣的實體網批商城。而更多的自產自銷型的服裝批發商,從以往的在知名批發市場租下1個檔口,以期直接批給客戶賺取差價,變成直接入駐垂直服裝批發電子商務網站擴大業務。 但是服裝批發電子商務的春天遠未到來,專業人才的緊缺,電商泡沫的到來,使得電商勢態變得撲朔迷離。但是有志之士已經走在前面,以垂直服裝小額電商批發知名的酷有拿貨網為例,他們不僅為服裝批發商打造網上交易的平臺,更發起2011派代·酷有服裝電商年會,聯合各大知名服裝電商企業以及各中小服裝批發企業,提供服裝企業線下學習交流的機會,以期幫助更多服裝企業客戶開拓市場,渡過難關。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