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轉型升級期待強力推手
國有資產逐步退出紡織服裝行業后,國家和地方政府并沒有忽略這個影響國計民生、觸角遍及全球的日不落產業。2010年,中國紡織服裝纖維加工總量達到了4130萬噸,占全球一半;吸納就業人數超過2000萬人,其中80%為農民工;消化農業提供的棉、毛、麻、絲天然纖維近1000萬噸,惠及1億農民。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出口強烈波動的嚴峻形勢,江蘇省各級地方政府加強對企業轉型升級的引導協調,紡織服裝產業在全國各個省市區當中首先邁入萬億元產業。 日前,多座城市的市長集聚南京,通過“常熟服裝城·中國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市長峰會”,交流了政府引導扶助紡織服裝產業加快升級的成功經驗。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用工形勢嚴峻、高級專業人才匱乏、銷售渠道單一、原材料價格上漲、生產生活成本提高、人民幣升值壓力、國際貿易技術壁壘、節能減排壓力等長期存在的普遍性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有效地緩解。中共常熟市委常委唐曉東談到近年來一批名牌企業脫穎而出,較好完成了常熟紡織服裝業從品牌發展、時尚導向到產業升級的精彩轉身。 該市政府審時度勢,引導企業快速融入市場體系,大力推動常熟服裝城更新功能,在連接完善紡織服裝產業鏈中發揮重要作用;地區全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716億元,利稅總額55億多元。該市在此基礎上努力爭取標準話語權、時尚話語權、營銷話語權,邁入千億元級經濟強市。 紡織服裝市場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國內國際環境跌宕起伏變化無常、消費者對于服裝消費文化的觀念日新月異需求各異,紡織服裝業需要與時俱進,才能應對產業發展難題,加快轉型提升步伐。參加高峰會的市長們結合當地實際狀況,提出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思路、方法、目標。 紹興副縣長孫君介紹,將利用產業集聚、市場提升、龍頭培育、節能減排等工程加快推進集群升級。將圍繞纖維差別化、面料功能化,印染綠色化,服裝家紡品牌化,技術裝備信息化為方向,打造國際紡織制造中心;以集中化、現代化、國際化三化為目標,打造國際紡織貿易中心;以科技創新、品牌創建、時尚創造三創為途徑,打造國際紡織創業中心。 集群經濟以“創新、市場、人才”三大支柱,積極推進一批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建成集總部基地、科技創新基地、時尚創意基地和先進制造基地于一體的國際國內產業基地,成為紹興以致浙江紡織服裝業十二五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吳江市副市長夏曉陽特別強調因勢利導,吳江紡織原料結構將以滌綸長絲為主;織造機械以噴水織機為主;紡織品以薄型中低檔織物為主;產業空間布局以盛澤鎮為主;投資主體以民營企業為主;產業升級,要以特色市場為龍頭,產業鏈協同發展,走出規?;?、差異化道路。大企業要做大做強,中小企業要專、精、特、新。 高淳縣委常委林武平介紹了高淳人力資源優勢、崇文重商的服務優勢、產業集聚的配套優勢。提出十二五將堅持以品質和創新為主導,以技術改造和創新為支撐,努力培育產業龍頭和集群,全面增強服裝企業競爭力。 副市長周慶提出,金壇為加大自主品牌培育力度,采取政策引導、資金扶持等手段,鼓勵一批有實力的企業率先發展,以此帶動品牌發展之路。同時為建設一個自主品牌的孵化基地,提供稅收減免等優惠條件,鼓勵有創意有技術的中小服裝企業,以較低成本創建自主活力品牌。 遼寧興城市副市長王建華介紹,為了提升泳裝產業集群,該市提出了中國泳裝名城的發展思路,用創新的思維引領行業實現新的跨越。通過舉辦中國葫蘆島興城國際泳裝文化節及合作研發,要從生產基地向研發、生產一體化基地發展,提高泳裝產品的價值。 安徽宿州市副市長羅宏發介紹了地區紡織服裝業比較優勢后,談到了十二五紡織服裝的發展思路。該市主動承接東部產業轉移,規模定位在500億元以上;同時伴隨轉型升級,要求轉移企業的紗布產品向中高端和功能化升級,并重點發展服裝產業,延伸價值鏈。 常熟服裝城管委會主任潘云來介紹,2007年,中國常熟招商城更名為中國常熟服裝城,2003年,實施了體制調整,資產整合、就地改造,大規模的全力以赴的推進常熟服裝城新一輪的轉型升級快速發展。市場面積擴展到300萬平方米,商戶數量達3萬多。創辦初期資金流量1.5億元,今年將超過17億元,現金流量有望突破20多億元。潘云來表示,常熟服裝城將以規?;?、現代化、信息化、品牌化和多元化戰略,駛入自身發展和為產業服務的進入快車道。 江蘇紡織工業協會會長謝明認為,從成本競爭走向價值競爭,完成中國紡織服裝業的歷史新使命,需要面臨三重調整——產業結構的調整、產品結構的調整、區域結構的調整。企業主體、政府主導、協會服務,共同完成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的使命已形成了全行業的共識,產業的發展除了有企業家的努力,有行業組織的推動之外,最大的推手是政府的政策導向和出色服務。 本次峰會以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為主題,對處于“由大變強”的轉型升級關鍵時期的紡織服裝行業來說,顯得十分及時和重要。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