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2010年紡織工業產值、產品、產量持續增長,行業贏利能力增勢明顯,但是這并不能掩蓋行業無法回避的現實隱憂。“十二五”開局之際,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中國紡織工業急需尋找新一輪科學發展的核心動力
2010年剛剛走出金融危機陰霾的紡織服裝產業,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齊頭并進;紡織工業產值、產品、產量持續增長,行業贏利能力增勢明顯。
來自近日召開的2010中國紡織產業經濟運行分析會上的消息,2010年紡織行業總產值47650億元,較2005年增長1.31倍;行業贏利能力增勢明顯,利潤率、總資產貢獻率分別5.44%、13.89%,較2005年分別提高1.91、4.72個百分點;全行業2010年實際完成投資額4006億元,較2005年增長1.51倍%。
但是這些并不能掩蓋令行業無法回避的現實隱憂,原有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
2011年“十二五”開局之際,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中國紡織工業急需尋找新一輪科學發展的核心動力。
“中國紡織工業大進大出的時代已經過去,中國消費品出口高增長的時代也將得以終結。”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孫瑞哲認為,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從“成本導向”到“價值導向”的轉變已經不可逆轉。
“勞動力紅利”逐漸式微
曾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成本導向”作為中國紡織業的核心競爭力,成就了“中國制造”的一路高歌猛進。如今,一系列數據又在印證“低成本時代”的漸行漸遠并非空穴來風。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勞動力成本普遍提升區間。2010年,10多個省區先后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紡織業勞動力的薪酬漲幅普遍在10%以上,而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的工資漲幅卻高達20%-40%。
有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制造業的平均工資為5.6萬元,而紡織業的平均工資只有3.1萬元,勞動力的單向轉移帶來的“用工荒”已不再是歲末年初的季節性偶發現象,2010年的“用工荒”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據估算,2010年珠三角地區用工缺口已達200萬至300萬人,而整個東南沿海地區缺工超過了1000萬人。
隨著用工成本不斷提高和“用工荒”愈演愈烈,中國紡織業依靠勞動力紅利支撐起來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必須轉型升級。勞動力價格看漲必將成為常態。孫瑞哲認為,2010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重點提升居民消費能力,這就需要提高勞動者收入。那么,勞動力價格上漲大勢不可逆。
原料價格持續上漲
和勞動力成本的上漲一樣,令紡織業糾結的還有原料價格的持續走高。2010年,紡織原輔材料成本同比上漲了近30%-80%。棉價創下了近15年以來的新高,突破2萬元/噸,直逼3萬元/噸大關。
由棉價引發的原輔料價格波動真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在瘋狂棉價的“傳染”下,化纖價格漲速迅猛。伴隨著化纖產品價格的整體上揚,紡織原料市場“漲”聲一片,羊毛、繭絲、麻等原料價格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
“棉花之痛”注定還會持續。有消息稱,2010/2011年度,中國的棉花缺口將再創新高,達到250萬噸左右。對于紡織行業來說,低棉價的時代已經遠去。供需基本面的失衡決定未來棉價很難走低,在棉價的影響下,整個紡織原料的價格都將在高位盤桓。但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給2011年宏觀調控定下的基調,業界認為2011年的紡織原輔料價格不會出現2010年那樣的大幅波動。“2010年原料漲價讓掌握上游資源的企業賺得缽滿盆滿,但也給紡織業敲響了警鐘。必須加快研發量大面廣的棉纖維替代產品,從而填補原料缺口,平衡供需關系。”孫瑞哲說。
節能減排任務依然艱巨
自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環境會議”至2010年“落實責任你我同行”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節能減排績效評價活動的啟動,低碳環保的口號在中國紡織業內已經不是僅僅的“紙上談兵”。節水、節能、降耗、減排目前正在成為紡織行業任重道遠的發展目標。
據了解,“十一五”期間,我國紡織行業在節能環保方面取得了較快的發展。按可比價計算,紡織行業單位增加值綜合能耗累計下降約40%;行業能耗增長幅度大大低于工業增加值增長幅度,紡織工業增加值上升了101.18%,能耗上升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