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非織造布是紡織工業中一個新興領域,具有相當的發展前途,自1942年美國的非織造布開始產業化以來,因為具有生產過程短、產量高、成本低、產品變化快、原料來源廣等特點,同時兼具有許多功能上的優異性能,使得非織造布在過去半世紀的時間內,已經獲得了產業用紡織品的重視和消費者的青睞。一般非織造布的通俗定義為:凡是非經傳統編或織的方法制造而成,而具有布的特性者,皆可統稱為非織造布;其技術包含:材料、紡織、化工、機械、電子等技術之結合體,而產品的范疇則依其生產過程區分,包括:針刺非織造布、熔噴非織造布、熱粘合非織造布、濕式非織造布、化學黏合非織造布,以及紡粘非織造布。而亞洲非織造布行業占全球40%的比重,主要集中在中國、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中國是亞洲最大生產國,占亞洲四地區非織造布總產量的70.76%。因此,中國地區也是世界主要非織造布生產基地,這個行業仍然需要不斷挖掘潛力。
二、世界非織造布產業簡況
據國外機構估測,德國Freudenberg等全球40強的非織造布企業2008年的總產值達到138.56億美元,約占到全球非織造布總產值的8.5%。據悉,自開始對全球的非織造布制造商排名以來,德國的Freudenberg始終名列第一,2008年的銷售額已經超過14億美元。緊隨其后的是美國Dupont、美國Kimberly-Clark、芬蘭Ahlstrom以及美國PGI。2008年入圍企業的銷售額同比增幅平均為14.12%,其中增幅超過20%的企業有10家,共有37家的銷售額實現了同期增長,但由于競爭激烈僅有28家的排名上升。德國Sandler和加拿大Concert排名進步顯著,銷售額增幅分別增長了65.7%和74.2%。2008年新排入的兩個以色列新公司Spuntech名列38名,SalagIndustries與中國臺灣KHN和美國FossManufacture并列第40名。從企業規模上看,排在第7位的美國JohnsManville的銷售額6.7億美元和第8位丹麥Fibertex的銷售額2.95億美元相差3.75億美元,將前7名企業和銷售額小于3億美元的后30余家企業明顯拉開差距,可以看出排名靠前的企業集中度較高,規模效應明顯。從品牌建設和銷售策略上來看,這些企業十分注重產品質量和品牌的結合,42家企業共擁有299個品牌,平均每家企業擁有7個自己的產品品牌。從企業的工廠全球化布局來看,42家企業的約206個加工廠遍布全球,其中歐美發達國家149個,新興經濟發展地區33個,中國15個。位居前10名的企業中有6家均在我國設廠,雖然dupont和Kimberly-Clark目前沒有在中國設廠,但都有發展計劃或已經設立產品研發中心。他們看好國內龐大的消費市場,非常重視在中國的發展,特別是醫衛材、濾料等方面的市場拓展。從工藝上看,紡粘、熔噴、針刺、水刺、熱粘合是較為普遍的工藝,大多數企業同時擁有兩種以上的工藝生產線,僅有七八家企業分別依靠熔噴、氣流成網、水刺或針刺單種工藝發展。SMS復合、縫編、靜電納米、濕法成網、化學粘合、涂層復合、層壓、雙組份復合、裂膜、閃蒸等先進的非織造布加工工藝也都是這些企業發展創新的基礎,其中閃蒸工藝是Dupont公司自主研發之后壟斷全球市場的獨特工藝。從產品應用市場上看,環保過濾和分離、醫療衛生、土工、車用、農用、擦拭布、裝修和建筑、鞋材、包裝材料、襯布等是這42家企業開發應用較為集中的領域。隨著全球對環保問題的重視和環保措施力度的加大,濾料已經逐步成為產品開發的重中之重。家庭用和工業用高級擦拭布也是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工業發展需求而發展起來的潛力較大的市場,應用在墻體內、同時具有隔音保暖性能防裂縫的非織造材料也一直需求量較大。
三、中國地區非織造布產業簡況
近幾年來,中國非織造布企業亦發展迅速,一些優秀的非織造布骨干企業錘煉成長,廣東俊富集團、浙江金三發新紡織集團有限公司、大連瑞光非織造布集團有限公司、福建鑫華股份有限公司、紹興和中合纖有限公司、山東宏祥化纖集團有公司、上海博格工業用布有限公司、河南飄安集團有限公司、浙江諾邦無紡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穩德福無紡布有限公司等10家最具發展潛力的企業,2009年非織造布總銷售額約為42.13億元,約占國內非織造布行業產值的7%,最有望在3~5年內陸續躋身于“全球40強”。廣東俊富集團旗下有肇慶俊富纖網材料有限公司,山東俊富非織造材料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科技投入占到年銷售額的3.5%。企業自主研發的路泰牌土工布被大量用于京滬高鐵建設,美德龍牌熔噴醫用過濾材料在抗擊SARS、禽流感和H1N1甲流中發揮關鍵作用。2009年集團下的非織造布卷材總產量達到4.5萬噸,銷售額超過7億元。浙江金三發新紡織集團有限公司注重產學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