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產業繼續鞏固良好發展勢頭
中經紡織產業景氣指數報告顯示,2010年1季度紡織行業、服裝制造業、化纖行業景氣指數均有所上升,3個行業的多項經濟指標均保持良好增長勢頭。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相關數據也表明,1季度紡織業產銷增速回升明顯,各子行業對全行業工業總產值增長均發揮正向拉動作用,紡織業實現良好開局。 提升技術創新能力 從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了解到,紡織業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從2009年2月谷底開始逐月回升,目前行業回升向好發展勢頭不斷得到鞏固。在此過程中,行業積極推進創新工作發揮重要作用。 在國家有關政策措施的支持之下,紡織行業以技術改造為抓手,采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高紡織行業生產效率,改善產品結構,增強市場有效供給能力。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累計支持紡織行業技術改造項目324項,總投資32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支持13.3億元。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表示,由于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提高創新水平,行業內骨干企業普遍提高品牌貢獻率和科技貢獻率。2009年我國紡織新產品產值增幅高于生產總值增幅3.3個百分點;2010年1-2月則高出17.23個百分點。 加強產品和技術創新是紡織企業做好主業的重中之重。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很多企業憑借持續不斷的產品和技術創新,化危為機,贏得新的發展。剛剛獲得2009年中國紡織年度創新獎項的山東南山集團,通過尋找新材質、應用新技術、推廣新發明來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取得累累碩果。南山集團采用先進技術和創新工藝,實現珍稀毛料超細羊毛品質的新突破;由南山紡織服飾有限公司負責人宋日友主持申報的“1種精梳毛紡紡紗工藝方法”已經獲相關發明專利;“彈性纖維及助劑在毛精紡彈性織物中的應用技術”獲得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3等獎。 同樣獲得年度創新獎項的恒力集團,則是長期以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場潛力大的差別化新產品開發為主攻方向,現已研發出熔體直紡超細旦纖維、超亮光纖維以及吸濕排汗纖維等多個類別不同規格的差別化、功能性系列產品,并迅速轉化為規?;a。其中“高品質熔體直紡超細旦滌綸長絲產業化”項目已經被列為“國家火炬計劃項目”。據恒力集團負責人介紹,通過持續不斷的科技創新,2009年恒力產品出口量已占到總產量的38%。目前恒力化纖的差別化率已達60%以上。 “進一步發揮創新的帶動作用,對于全行業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科技進步、技術改造和品牌建設,加快從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轉變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表示,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1年,也是為“十二五”的發展奠定基礎、全面步入建設紡織強國新時期的關鍵年。紡織業要進一步推進科技創新工作,2020年力爭實現紡織強國的目標。 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按照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確定的目標,2009-2011年紡織工業生產保持平穩增長,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自主創新能力、技術裝備水平、品種質量有明顯提高,產業布局趨于合理,自主品牌建設取得較大突破,落后產能逐步退出,由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轉變邁出實質性步伐。 在行業回升向好勢頭日益得到鞏固的情況下,紡織行業不失時機地推進結構調整、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力求在產業優化升級之路上邁出新步伐、取得新進展。 當前作為結構調整重要內容的產業轉移給紡織服裝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1-10月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重慶、四川等中西部7省市紡織行業固定資產投資826億元,占全國的34.1%,而2007年這些地區全年的投資只占全國當年投資的28%左右。中西部地區投資比重的提高,充分說明我國紡織產業轉移進程加快的特征明顯。隨著中西部地區承接紡織服裝業梯度轉移取得顯著成效,紡織業布局得到優化。 在中西部地區承接服裝產業轉移過程中,安徽是落戶企業最多的省份。在承接紡織業轉移的過程中,安徽一批紡織科研院所、企業深入研究新工藝,在產品開發方面不斷創新,通過制定長遠規劃,加大先進實用技術的普及推廣力度,注重科技服務平臺建設等措施,為產業順利轉移及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由于承接產業轉移和調整結構取得明顯成效,安徽紡織行業運行良好,一批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脫穎而出,不斷成長壯大。 同時紡織企業在品牌建設、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持續努力和積極調整也收到良好的成效。在業內被譽為“花布大王”和“被子大王”的江蘇亞萍集團,從產品研發、紡織、印染、加工到銷售,已經形成1條完整的產業鏈。通過收購百貨商場、建立專屬終端渠道,亞萍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