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難”促“中國制造”從“價廉”轉向“物美”
“出口附加值普遍不高,目前我們賺的基本就是幾個點的利潤,人民幣再一升值,這點薄利也保不住。”在上海召開的第20屆中國華東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上,來自浙江的1家企業的外貿業務員嘆起苦經。 眼下人民幣升值疑云籠罩著有著外貿業“新春第1展”之稱的華交會。盡管今年訂單預期好于去年,紡織等勞動密集型行業普遍遭遇人民幣升值、招工難、原材料成本上漲3大難題。一些參展企業反映,重重壓力下,中國外貿業加快產業升級、從“價廉”向“物美”轉變是大勢所趨。 與2009年華交會略顯冷清相比,隨著全球貿易觸底回升,國內展商對2010年華交會參展熱情明顯回升。3376家參展企業中,95%來自江浙滬等9個省市,5%來自日本、韓國、印度、美國等國家及香港、臺灣地區。 在華交會現場看到,雖然開幕首日人氣并不高,但是參展企業對挖掘新年“第1桶金”的信心還是比較充足的。浙江省紡織品進出口集團旗下的金紡貿易公司業務經理王曉瑋說,到目前為止企業手中的訂單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0%左右。 “現在最緊迫的是企業有訂單卻找不到工人。”金紡貿易公司負責技術指導的老師傅杜松寶表示,節后蔓延珠三角、長三角等沿海地區的“用工荒”已經深深影響到大批低端的紡織出口企業。 “返廠率低,是由于目前在沿海務工待遇和內陸比并無特別吸引力。”主營運動休閑服飾的福建健健集團商貿處經理周軍平說,現在福建紡織企業普通工人薪酬水平在1800-2300元/月,部分內陸工廠也能夠開到1500元,并且工人還可以就近照顧家里。如果貿然提工資,在訂單形勢并不明朗且成本很難轉移的情況下,企業無疑要冒一定風險。 此外在跟蹤監測的20種紡織原料及產品中,2009年有12種產品漲幅超過50%。人民幣升值問題更是外貿企業的心頭之患。 “不同的企業對人民幣升值的承受能力不同。”業內人士認為,比如現階段勉強盈利的中小紡織企業,人民幣如果升值3%這些廠就可能扛不住。如果升值5%,即使是實力較強的大企業也會喘不過氣來,“當然,企業可以宣布提價,但是前提是你的規模足夠大,擁有相當的議價能力”。 由于勞動力、原材料成本的提高和人民幣的升值預期,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的價格競爭力正在遭遇嚴峻考驗。“往往我們一說提價,外商就表示要把訂單轉移到越南、孟加拉國等國家去”,福建健健集團商貿處經理周軍平表示。很多出口企業今年都將面臨“保客戶”還是“保利潤”的尷尬。 雖然價格競爭力受到挑戰,但是中國制造業整體競爭力仍然突出。“以浙江省紡織服裝業為例,方圓三五十里內,紐扣、面料、印染等配套產業一應俱全,這些是部分東南亞國家所不具備的”,業內人士指出,未來國內勞動密集型行業在布局上,可能將制造加工環節逐步內遷,設計、銷售等高附加值部分仍然留在沿海。在競爭路線上也有所側重,不再以“價廉”作為主要訴求,轉以“物美”為尚。 在本屆華交會上,采用大豆纖維、竹纖維等新材料制成的紡織品成為一大潮流,外貿企業也有意借這種創新產品吸引海外客商的注意。此外知名品牌企業步森服飾的海外部業務主管楊薇說,雖然步森走的是“內銷+外貿”的路線,但是在出口時,也不是簡單的貼牌生產,“30-40%都是通過自有品牌銷售出去的”。 “我們的經驗是,雖然在海外銷售自有品牌前期投入大,但是效益要比貼牌生產高5-6倍,是值得努力的方向。”楊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