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大于挑戰——對兵團發展棉紡織業分析與展望
新年伊始,坐落于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新疆天盛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興奮地說,到今年4月公司紡錠規模可以達到100萬錠,產業鏈將從生產棉紗延伸到毛巾、服裝等,成為名副其實的西北紡織企業龍頭。 與天盛公司一樣有著火熱生產形勢的兵團紡織企業還有很多,他們大多分布在北疆的石河子和南疆的阿拉爾,這2個城市已經成為兵團重要的紡織基地。 來自兵團發改委的統計數字顯示,兵團“十一五”前4年新增加的紡錠比“十五”末的總和還翻1番,截至2009年年底,兵團紡錠規模已經達225萬錠,占新疆棉紡能力的40%以上。 優勢無可替代 瓶頸正在突破 逐漸發展壯大的棉花產業已經成為兵團經濟的支柱產業,兵團發展棉紡織業的資源優勢明顯。 但是原料大區不等于工業強區。2009年兵團棉花總產已經達到112萬噸,占全國棉花產量的1/6,可是用于深加工的棉花量不到總量的20%,80%是出售原棉。發展棉紡企業、延長棉花產業鏈、增加附加值是兵團各級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2009年最后1天走進具有40多年歷史的新疆芳婷針紡織有限公司,只見車間里機器轟鳴,紡紗、織布、印染、縫紉等生產線上的工人非常繁忙。公司總經理汝建華說,公司訂單已經排到2010年4月,棉花儲備可以加工到2010年7月。 我們能夠從芳婷公司身上看到兵團早期創辦的1批國有棉紡織企業的影子。且不說它現在效益如何,單就在市場沖擊下能生存下來而言就是個奇跡。汝建華說:“困擾和限制企業發展的最大因素是遠離產業聚集區。” 據了解,經過多年的發展,內地沿海地區的紡織業已經相當成熟,產業集中度非常高,紡紗、織布、印染、制衣等生產線分工非常細,各種輔料生產也是分工明細。1件服裝從紡紗、織布、選料到成衣,由多個企業協作完成,而非1家獨立制作。芳婷公司最苦惱的就是,公司紡紗、織布、印染、針織等程序都得有,缺1道程序就沒法做成成衣,而在內地就不存在這種情況。 “我們有原棉優勢,隨著中亞市場的擴大,隨著國際高技術產業逐步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東部沿海地區將附加值相對較低的棉紡織業向中西部轉移已經是大勢所趨,只要兵團抓住機遇,從各方面做好承接產業轉移的準備,棉紡織業的大發展將指日可待。”兵團工業局1位領導的話道出兵團發展紡織業的前景。 形成產業聚集區,必須依靠優惠的政策和良好的產業發展條件,強力吸引內地紡織業大企業大集團來兵團投資建廠。早在2002年12月召開的兵團黨委五屆四次全委(擴大)會議就明確提出,要把石河子和阿拉爾建成全國最大的紡織城,多年來兵團一直朝這個方向努力著,也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 機遇前所未有 挑戰催人奮進 2009年是紡織企業飽受金融危機危害的1年,同樣也是紡織業發展機遇最多的1年。這1年國家出臺《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提出鼓勵中西部地區發揮資源優勢,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建設紡織服裝加工基地,形成東中西部優勢互補的區域布局,加強內地與新疆的合作,建設優質棉紗、棉布和棉紡織品生產基地。 國家還支持大企業大集團將其產業鏈的一端轉移到新疆,構建跨區域的上下游緊密聯系協同發展的產業鏈,把新疆建成依托內地面向中亞乃至歐洲的紡織品出口加工基地和區域性國際商貿中心。 面對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兵團立即作出《調整振興紡織工業的指導意見》,制定紡織業發展目標和鼓勵內地企業來兵團發展的有力舉措。兵團提出,到2011年棉紡錠規模要達到350-400萬錠,織機規模達到4000臺,針織服裝生產能力達到4000萬件,棉花轉化率達到40%,棉紗轉化率達到20%以上。 2009-2010年期間企業每新增投產1萬錠生產能力,兵團將給予100萬元補助,力爭在2年內新增100萬錠紡紗能力。強有力的舉措提振兵團紡織業的信心指數。 能否引來鳳凰,筑巢是關鍵。入駐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天盛公司之所以短短6年間在石河子投資18個億發展棉紡織產業,就是因為有農八師、石河子市的大力支持。 師、市發改委主任孟憲鋒說,師、市對棉紡織業的政策支持是空前的,僅2009年師、市對當地棉紡業稅收留用地方部分全部返還,數額達2700多萬元,為企業賒銷原棉3-6個月,還對企業自用棉實施每噸比市場價優惠200元的特殊政策,投入7000多萬元建成污水處理廠。 農八師、石河子市工業局黨組書記魏樂強說,落戶石河子的棉紡企業逐年增加,2009年師、市紡織業規模已經達150萬錠,每年可以使用棉花30萬噸。 2010年新增100萬錠沒有一點懸念,這樣每年棉花使用量就可以再增加10-15萬噸。 天盛公司負責人說:“我們在石河子建廠,看中的是投資環境、豐富的資源以及向西出口的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