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低成本 贏得高利潤:中國紡織業利潤增40%
的向上走,有耐力的向下走。” 收購產業鏈的上游資源,或研發規?;目商娲Y源,投資極大,但是回報也高。如在2010年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中,以粘膠短纖維為主要產品的富麗達集團,因為較早投資棉漿粕,成功利用上游優勢大賺特賺。由于資源稀缺性,今后紡織業在挖掘新的可替代資源以及提高資源替代率上大有可為。 建設產業鏈的終端,即渠道與品牌,雖然回報率高,但是投資周期長,過程艱苦。走這條路的成功代表是山東如意集團。其1款純羊毛面料比國外高檔產品貴2倍,仍然被搶購一空,憑借的就是“如意紡”的金字招牌。 “打品牌不是靠廣告,而是靠內功。技術創新是企業最好的內功。”如意集團董事長邱亞夫介紹,集團當初投資7億多元開發500支的棉紡面料,最初3年非常困難,也曾感到無助。“但是我們堅持住,2010年毛利30%,全部產品供應由意大利全包。”如今“如意紡”仍然保持著2個世界紀錄:毛紡紗線從原來最高紗支180支做到500支,棉紡紗線由原來最高紗支300支做到500支,世界唯一,牢牢掌握著國際范圍的面料議價權。 改造產業鏈,創新商業模式,也是新的利潤增長點。亞盛投資總裁毛區健麗分析,后國際金融危機時代,企業家只有準確地認識紡織服裝業的本質,即用最快的速度把最時尚的產品,用最便宜的價錢送到消費者手里,才能實現大幅盈利。 “勞動力、大廠房都不是核心競爭能力,企業家應該琢磨如何改造產業鏈,把產品用最快、最便宜的方法送給消費者。”毛區健麗介紹,從設計、生產、物流到銷售的周期,中國服裝企業需要180天,瑞典的H&M公司需要21天,西班牙的ZARA品牌是12天。當中國企業把第1個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時,這些跨國企業已經完成第9個甚至是第15個系列的銷售。這就是近幾年H&M、ZARA等國際中低端品牌可以席卷中國市場的原因。 2010年凡客誠品異軍突起,恰好證明這一點。它顛覆傳統服裝渠道“進、銷、存”的流程管理,將電子商務與傳統制造業成功聯姻,2010年銷售額有望達到20億元。而縱觀中國的網上購物排名,紡織類銷售額高居榜首,遠超過第2位的數碼家電。 “中國紡織服裝業的商業環境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未來批發市場零售化、購物中心網絡化,都將為企業帶來新的商業機遇。”孫瑞哲說。 |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