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三角外貿企業受棉價瘋漲沖擊舉步維艱
張永良拿著計算器,敲出一連串數字,他的結論是:棉價這樣漲下去,生意真的沒法做。 “我做24年外貿,還從沒遇到過這種情況。”他說。 張永良是江蘇開元國際集團無錫澤華經貿有限公司總經理,2009年公司出口額達到6500萬美元,顯示國際金融危機對企業影響不大,因為從中央到地方的扶持措施有力,如不斷提高出口退稅等。但是2010年棉花瘋狂漲價,讓他這樣的企業舉步維艱。 “如果情況不改變,我敢說,2011年春節后,大批工廠將倒閉,其后果比國際金融危機還嚴重。”張永良說。 在日前舉行的第108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上,張永良接國外1筆422萬雙襪子的訂單,但是浙江省諸暨市大唐鎮8家以往合作密切的襪子生產工廠無一肯做,理由是“棉花早上和晚上的價格都不一樣,做就虧本,不如不做”。 據中國棉花協會網站監測數據,9月1日中國棉價328指數還停留在18002元/噸,而到11月8日該指數直線飆升至28891元/噸,上漲幅度高達60.49%。 上海飛馬進出口有限公司貿易管理部負責人說,這2天已經停止接單,因為棉花、棉紗價格大約漲1倍,而該企業服裝出口報價僅漲15%,即使這樣客戶都不愿意再接受漲價。 本屆廣交會上,由于采購商報價以即時棉價為準,而原料在紡織鏈條中所占比例又較大,原料價格不確定,使得廠商不敢接長單和大單,因此以短單為主。上海多家外貿公司負責人表示,從廣交會回來這幾天,公司和客戶的價格談判就越來越難,按原材料這種漲速,一接單肯定虧損,因此干脆停止接單,觀望國家是否能讓棉價降下來。 作為中國主要紡織市場之一,浙江紹興也受到高棉價劇烈沖擊。由于棉價連續上漲,使得紹興棉紗布料制作成本漲30%以上。雖然制作成本上漲,但是考慮到實際市場的需求,批發價格無奈也上漲那么多,于是利潤空間越來越小。 棉價瘋漲,也傳導至棉紗價格。浙江百隆針織襪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虞其平介紹說:“上半年23000元/噸的32支精紗,到11月8日漲至45000元/噸,這在往年是不可想象的。” 作為紡織工業的原材料,中國棉花95%用于紡紗,然后織布、印染,再加工成服裝等產品,有著廣泛的上下游產業鏈條。目前這一原材料的漲價正不斷向織布、印染、服裝等下游產業傳導。 棉花供應缺口進一步擴大,企業不得不進口棉花來“救急”。據南京海關最新統計,2010年前10月該省進口棉花7.8億美元,同比增長2.1倍,進口均價1851美元/噸,同比上漲40%。 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李明說,炒作“中國需求”是國際游資的重要手段,從成品油、大米到大豆,中國需要什么,它的國際價格都要上漲。這1次輪到棉花。 “有人利用經濟過熱、貨幣政策過于寬松,投機倒把,哄抬價格。”張永良堅持說,棉價瘋漲后面,一定有人在囤積和炒作,外商都說現在棉價“crazy”(瘋狂),超出接受范圍,如果中國的棉價依然這么高,他們將選擇能替代中國的襪子基地,包括越南、印尼等。 在張永良看來,現在還不是危機爆發時,因為生產企業做的大多是2010年6-8月接的訂單,10月往后基本都不敢接單,到2011年春節后大量農民工返城時,就將面臨無事可做的困境,那才是“生死抉擇”。 棉價高企已經引起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國家發改委等7部門已經明確表示,將嚴厲查處哄抬棉價行為。而棉花期貨價格從11月10日也連續下跌,帶動著現貨價格下降。 張永良說,希望棉價下跌不是曇花一現,而是在國家監管下逐漸回歸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