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22日至12月25日國家有關部門共啟動3輪國儲棉拋售工作,拋儲總量264.2萬噸,有力補充國內棉紡織企業需求、穩定棉花市場及防止棉價大漲暴跌,同時有效解決用棉企業合理配棉,保證棉紡織品、服裝的出口競爭力。2008年度以來國家通過收儲272噸、拋儲264萬噸巨量操作,既有力保護棉農的利益和植棉積極性,后期又滿足棉紡廠的量、質需求。
2009年底國家有關部門及時下發198.4萬噸棉花進口配額,其中89.4萬噸1%關稅內棉花進口配額,100萬噸滑準關稅進口配額,導致1月上中旬我國棉紡織企業、棉企簽約外棉數量大幅上升,港口高等級美棉、印度棉頗受進口企業青睞,在新疆棉運輸壓力短期無法緩解(平均每天220-230個車皮),地產高等級棉產量大幅下降或被不斷消耗的情況下,及時發放棉花進口配額,緩解高等級棉供需壓力。據海關統計,12月我國進口外棉數量21.7萬噸,1月或將超過30萬噸。據統計,至1月中旬國內各主港保稅區外棉寄售數量已經達到22萬噸以上。某國際棉商也表示,自1月初以來國內棉紡織企業的詢價和簽約非常積極,僅十幾天時間該公司簽約量就突破10000噸,已經與2008年度1年簽約量持平。
棉紡市場:受11、12月棉價持續高位上漲,導致紡紗成本“水漲船高”,再加上前2個月內銷市場紡織品服裝需求全面放量,全球經濟全面回暖帶動下歐美等發達國家訂單也強勁反彈釋放,廣東、福建及江浙等地紡織廠再現“人工荒”,而一些從股市、樓市、礦產退出的少量投機資金進入棉花、棉紡市場炒作,棉紗價格大幅上漲,下半年第1次“跑贏”棉花、滌綸短纖等原料。部分地區棉紡廠出現下游織造廠、中間商提前預付款,廠外排隊拿貨的現象。由于棉布、坯布的漲幅明顯低于棉紗,河南、山東等地一些中小型棉紡織廠采取“擴紡紗,減織造”的策略,把生產重點移到前紡車間,織造則受到壓縮,因此很多廠現“紡紗贏利,織造虧損”的非正常現象。由于11、12月棉紗漲幅普遍達到1500元/噸,而棉花只漲900-1000元/噸(據CCIndex328)。因此紡紗利潤不斷擴大,部分中小型企業紡1噸32s棉紗凈利潤達到15000甚至2000元/噸。
其他紡織原料:12月國內滌綸短纖、粘膠短纖上漲幅度分別是-400元/噸和-500元/噸,與棉花走勢“大相徑庭”,但是1月上中旬滌綸短纖價格在上游原料成本上漲推動下被近跟漲,至1月20日滌綸短纖價格已經漲至10400元/噸,高價已經上逼10700元/噸,引起下游棉紡廠恐慌;但是12月粘膠短纖受紗、布出口下滑影響比較大,成交價格持續弱勢盤整,雖然有青島聯席限價會議的“限產保價”措施,仍然不斷有企業以低于18500元/噸的價格銷售,1月中旬開始棉短絨價格普遍反彈100-200元/噸,對短纖廠報價以支撐。
12月底對規??偭?2000萬錠的棉紡織企業進行調查,結果如下:
注:工業庫存調查結果僅包括棉紡織企業已經入庫棉花庫存。
1.棉紡織企業棉花庫存情況:12月初至1月15日國內CCIndex328、CCIndex228累計上漲195元/噸和207元/噸,現貨實際漲幅在300-400元/噸,1月20日地產3、4級棉公定提貨價15100-15200元/噸和14700-14900元/噸。而且對棉花進口配額12月下旬下發預期,很多用棉企業在11、12月提前操作進口棉,有的12月中下旬已經抵港,再加上新疆棉少量運出及國儲棉拋售適時補庫,12月底國內棉紡企業棉花庫存較11月底略上升,但是幅度并不明顯,1月中、上旬隨鄭州期貨、撮合近月合約跌近現貨,直至低于現貨,用棉企業加大從電子盤上接倉單進度。據悉,倉單主要由新疆、湖北、山東等地棉企業生成。據調結果顯示,46%企業增加棉花庫存,20%的企業減少棉花庫存,34%企業庫存與上月基本持平;綜合平均棉花庫存由11月底的33.43天上升至12月底的35.5天,折合棉花工業庫存量由104.65萬噸增加至108.20萬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