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盛澤印染行業亟待提檔升級
“印染行業不僅自身需要發展,同時也是紡織產業鏈的重要一環,對于提高紡織品附加值具有重要意義,亟待世界先進設備和先進技術的支持。”“盛澤每年有60多億米的紡織品生產量,但印染量只有20億米,長期下去必然帶來產業的轉移。”“我們搬出老廠區易地重建技術改造不可以,引進一套德國印花設備還要繞道臺灣,印染行業的發展需要政策的引導和支持。”日前,在盛澤的一次印染行業調研會上,參加座談的企業家紛紛表示,要加快進行技術改造,促進印染業提檔升級。 印染業遇到很大一個“坎” “盛澤的印染業具有悠久的歷史。”盛澤鎮印染行業協會秘書長沈瑩寶在座談時說。據他介紹,早在清代,綢都盛澤就形成了一批與手工業相配套的練坊、染坊和軸坊,建國以后吳江印染業得到快速發展,特別是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發展迅猛,近十年來引進了大量的練染及后整理設備,行業的技術裝備以及印染加工產品的質量、檔次大為提高,清潔生產、節能降耗、治污減排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為今后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主要表現為:一是印染裝備不斷更新。全市共有印染企業72家,主要集中在紡織產業較為發達的盛澤、平望、震澤和桃源等地。近幾年印染企業不斷進行技術改選,淘汰落后設備,引進先進設備,目前擁有較為先進的進口染色機344臺,印花機40臺、定型機259臺;二是生產領域不斷拓寬,伴隨著紡織行業的發展,產品逐步由傳統低檔里料向中高檔面料轉變,由單一化纖織物向亞麻、純棉、混紡、交織等織物印染延伸;三是經營模式趨向多樣化,改變了以往以單純加工為主的經營模式,逐步向以加工和貿易并重、以貿易帶動生產的經營模式;四是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印染企業積極推行清潔生產,清污分流、中水回用和堿減量廢水利用技術得到廣泛應用,45家印染企業已經實施清潔生產,達到了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的效果,印染污水集中處理的程度不斷提高,接管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的企業達到39家,占總數的60%。“現在印染行業的技術改造遭遇一道難以逾越的門檻!”盛澤鎮印染行業協會會長、盛虹集團總經理唐金奎說。他在會上提出,盛澤印染行業的開發能力強于周邊地區,在化纖方面尤為突出,特別是在男士休閑面料和羽絨服面料印染方面具有獨到優勢,但近年來由于不能淘汰落后設備,不能進行易地改造,對于行業而言不僅不利于品質提升,還關系到人才的流失。 與會的企業家在座談時也提出,因地理位置、環境容量、產業政策等因素的制約,盛澤印染行業的產能與技術改造受到一定的限制,導致產品檔次和競爭力水平不高,發展后勁不足,嚴重制約了紡織產業整體水平的提升,目前全市年產各類紡織品100億米以上,僅盛澤就達60億米以上,但全市的印染量只有近30億米,與紡織品產能嚴重不匹配,印染環節與整個紡織產業的快速發展嚴重脫節。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技術進步內在動力不足,受太湖流域地區性環境政策的限制,在斷面水質已經明顯改善的情況下,全市仍多年未新批印染企業,從事印染的企業家信心不足,有的已經投身其他行業,缺乏新生力量的競爭,因此企業的競爭壓力不大。二是高檔織物的印染能力不足。目前,盛澤印染企業主要生產中低檔純化纖產品的印染企業占總數的60%,生產高檔純棉織物、混紡交織物和功能性面料的企業很少,“以廉取勝、以量取勝”仍是多數企業采取的主要競爭手段。由于近年來中高檔織物發展勢頭迅猛,而高檔織物印染能力不足,因此許多高檔面料只能到外地去加工,削弱了吳江印染行業的競爭力。三是創新能力不足,多年來印染行業習慣于委托加工生產,企業對設備的技術改造以及新工藝和新技術的開發投入較少,缺乏對國際紡織產業信息的跟蹤和最新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吸引,企業之間的設備配置、工藝流程設計基本相似。四是規模型企業不多。多數印染企業規模小、生產工藝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經濟效益較差,不僅占用了較多的資源,而且直接制約了有實力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和大項目的引進,嚴重影響了整個印染行業競爭力的提升。五是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的壓力增大,雖然近年來引進中水回用和廢水深度處理技術,印染行業污水的末端治理已基本到位,但當前節能減排的任務依然十分嚴峻,必須從各個環節入手,通過技術、設備和工藝升級,進一步提高節能減排的成效,保進水環境質量的持續好轉。 掌握終端就掌握了主動權 企業家在座談時提出,印染行業在整個紡織產業鏈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時直接決定著成品的價格。“誰掌握終端誰就掌握主動權!”盛澤每年的紡織品產量約60億米,但印染業只有20億米,也就是意味著有40億米的紡織品只能白坯出售,或者運到紹興等地印染,大量的利潤被下游廠商所占有,帶來盛澤紡織企業為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