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化纖工業對紡織工業以及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日益突出,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和政策的大力支持。
上世紀70年代,國家制定了“合成纖維與人造纖維發展并舉”的戰略方針,重點發展合成纖維工業,先后建設了上海金山、遼陽、天津、四川川維四個大型化纖生產基地,為化纖工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世紀90年代末,受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化纖行業陷入了嚴重虧損的艱難境地。當時化纖行業還是以國有企業為主體,民營企業極少,僅有少量外資企業。為幫助國有化纖企業解脫困境,國家實施了“債轉股”政策?;w行業共有浙江浙化聯公司、黑龍江龍滌公司、四川聚酯公司、湖南金迪公司等9家國有企業實施了“債轉股”。
1999~2004年,國家經貿委、國家發改委,持續實施了“差別化化學纖維”國債技改專項,加快推動化纖行業技術進步和產品升級。“差別化化學纖維”技改專項的實施,增強了產品研發創新能力,促進了產業的結構優化調整,特別是聚酯、滌綸、粘膠、氨綸、錦綸簾子布等國產化成套技術裝備的成功開發與推廣,有力推動了化纖工業的快速發展。
同時實施的國債技改專項的還有“紡織(化纖)成套機械裝備國產化”專項。該專項有力地推動了大型化纖技術裝備國產化,為后來化纖行業的快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例如年產10萬噸大型聚酯成套裝置國產化、年產2萬噸粘膠短纖維生產裝備國產化都是在此期間通過國債技改專項推動實現的。
2001年,中國加入WTO,為我國化纖行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別是投資領域逐步開放,化纖總量政策發生根本變化,由“行政審批制”改為“登記備案制”,加快了民營化纖企業的發展壯大。同時2001年底、2005年國家兩次頒布新的《鼓勵外商投資目錄》,將多項化纖及其化纖原料列入鼓勵類項目中。這也極大地加快和促進了外資進入化纖行業的步伐。
2005~2006年,國家發改委專門組織制定并發布了《化纖工業“十一五”發展指導意見》,確立了“十一五”期間化纖工業發展由“數量型”向“技術效益型”戰略轉變的指導思想,明確了化纖工業的發展目標和發展重點,提出了發展高新技術纖維、生物質纖維以及差別化纖維的技術方向,提出了由化纖生產大國向技術強國轉變的方向性戰略目標。
為保證“十一五”我國高新技術纖維發展的目標與任務得到貫徹落實,國家自2007年6月開始實施“紡織新型和特種纖維”國債項目,加大對高新技術纖維國產化、產業化發展的支持力度,現已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化纖行業共實施國債項目4批,大約可啟動社會投資接近200億元。在國家專項資金支持下,我國新型纖維、特種纖維及差別化纖維獲得了快速發展,一些高新技術的關鍵技術及國產化水平實現了重大突破。
為應對當前世界金融危機,今年4月份國家制定出臺了《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指出將化纖作為紡織工業最重要的基礎原料產業重點發展重點支持。因為化纖已占全部紡織原料的三分之二,化纖行業的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對于紡織工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紡織工業調整與振興規劃目標的實現。
60年,中國化纖工業從實現零的突破,到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以及為國家國防建設、航空航天、體育文化等各項事業的科技進步作出重大貢獻,中國化纖工業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輝煌業績,為我國建設紡織強國奠定了重要的基礎。(本文數據資料由中國化纖協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