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趕英超美”信息化是捷徑
紡織企業的競爭力已越來越取決于系統的整合能力和響應速度,而不再單單是單機的水準。國際上紡織企業實施信息化建設始于上世紀90年代,而真正的廣泛應用,實現生產數據和工藝參數的自動監測、自動控制和計算機管理系統網絡,則只有10年左右的時間。因此,雖然從表面看我國與國際先進水平的相對差距較大,但因高速發展造成的絕對距離卻并不大。 發達國家紡織企業的信息系統已有20年以上的歷史,目前已有80%以上的紡織廠實現了管控一體化,并且正在從管控一體化向信息控制一體化(包含PLM即覆蓋從開發到服務全過程)發展。在我國,自主生產的紡機才剛實現基本機電一體化,紡織企業正在從設備機電一體化向管控一體化發展。 目前發達國家1萬紡錠用工數僅為30人,而國內最先進廠家也在60至70人之間,大多數都在200人以上。國際上服裝企業使用CAD的普及程度,在歐洲企業中約為70%,而美國針織服裝協會和運動服裝協會對企業界228位主要設計人員進行調查,結果表明他們中有72%的設計人員在日常工作中經常使用服裝CAD系統。中國紡織企業在信息化建設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 在生產企業信息化程度較高的美國、歐盟、日本、韓國,以及我國的臺灣和香港地區,企業規模一般較小,聯合式企業不多。國內擁有由數量眾多的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以及中小企業的產業集群形成的紡織工業體系,這種體系更有利于信息化的實施,效果也更容易體現出來。 專家指出,如果我們能抓住電子信息技術從PC/網絡計算向普適計算模式發展的重要歷史機遇,盡量采用先進技術既可少走彎路,又可產生后發優勢,實現中國紡織自動化技術跨越。 |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