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紡織業基本運行情況
6月份棉紗線進口9.41萬噸,環比上升8.4%,同比增長34.2%,上半年累計進口46.59萬噸,同比增長12.2%。其中6月份自巴基斯坦進口2.84萬噸,同比增長33.5%,上半年累計15.72萬噸,同比增長26.3%;自臺灣進口0.97萬噸,增長93.9%,累計5.53萬噸,增長76.4%;自印度進口0.79萬噸,增長38.3%,累計3.93萬噸,增長31.5%;自越南進口0.76萬噸,增長2.3倍,累計3.15萬噸,增長156%。上半年我國棉紗線凈進口量21萬噸,同比凈增10.3萬噸,增幅達96.3%。 四、內銷比重微有提升,深加工產品近4成依賴出口。 多年來紡織產品一直以外向型為主,對國際市場依存度相對較高。由于近些年來規模發展過快,尤其是近年來金融危機影響,紡織產品內銷比例在不斷提升。從2003-2008年紡織產品內銷比重分別是67.04%、69.43%、71.6%、73.1%、74.82%、76.74%,呈逐年提升態勢。2009年這一比例繼續上升,上半年內銷比重達80.03%,同比77.07%上升2.96個百分點。 從2009年分行業內銷比重看,原料和初加工業內銷比重均在90%以上,深加工產品內銷比重在65%左右,近4成依賴出口。上半年棉紡織加工業內銷比重91.81%,同比提升3.26個百分點;化纖92.93%,提升1.93點;紡織制品業74.74%,提升4.49點;針棉織業65.04%,提升2.68點;服裝66.41%,提升4.03點。從我國國富民窮和消費分流等現實特征看,紡織品服裝擴大內需確有不易。鑒于目前國際消費市場消費水平下降和由高端向中低端消費轉移的情況來看,調整產品結構,適應市場需求,努力提高出口仍然是紡織業良性循環的重要途徑。即深加工產品多出口,則反過來帶動原料和初加工產品內銷比重。 五、福建成為紡織業近年來新的經濟增長點,產銷形勢2009年表現不凡。 福建省近幾年來紡織業發展迅速,尤其是在2009年金融危機背景下表現不俗。據測算,福建省目前已經近900萬紗錠棉紡能力,2009年上半年產紗73.34萬噸,同比增長17.9%,總量僅次于山東、江蘇、河南、浙江,排序全國第5,產量增速躍居上述5省之首。上半年福建紡織品服裝出口39.89億美元,同比增長16.59%,出口總量在浙江、廣東、江蘇、上海、山東之后,排序全國前6位,增速也排前列。上半年實現利潤27.33億元,銷售利潤率4.6%,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排列全國前位。紡織從業人員57.68萬人,占全國紡織從業人員1059萬人的5.4%。福建紡織業快速發展,成為我國紡織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六、收、拋儲備棉兩度拉升棉價,棉價呈大“V”字型走勢。 受金融危機影響,自2008年8月開始國內棉價一路下滑,主體價由每噸13600元下滑至2008年11月份的10400元左右,3個月下跌3200元左右,隨著國家12600元收儲,行情開始變盤,棉價一路拉升至5月中旬的12700元,較最低時提漲2300元左右。由于收儲量大,造成現貨市場棉花資源缺乏,5月22日國家開始通過全國棉花交易市場拋售收儲棉,由于進口無配額,棉花單一依靠競價儲備棉,競價十分激烈,拋儲棉再度拉升棉價。截止7月末現貨棉價平均上漲300元達13100元左右,電子撮合、鄭棉期貨首月合約價均突破13800元,儲備棉328級實際競拍價已經達13900-14000元,使本年度棉價呈典型“V”字型走勢。在7月間國際棉價則走出倒“V”字型,內外棉價價差再度擴大至2000元左右。受資源枯竭和儲備棉價上漲,紡織企業盡可能增加化纖用量,拉動7月份化纖價格大幅回升。PTA期貨直線飚漲,主體價由6月末的6850元上升至7月末的7900元左右,上漲1050元,漲幅15.3%;滌綸短纖主體價由6月末的8500元上漲1000元至7月末的9550元,漲幅12.4%。原料價格大幅上漲,無疑是對正在企穩回升的紡織企業增加壓力,紡織企業再次面臨成本上升的嚴峻考驗。[錦橋紡織網信息咨詢部] 附:部分行情走勢圖表: 各主產棉區7月份棉價變動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