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服裝被召回的中國式應對
我國服裝出口經歷了從配額限制、反傾銷到技術壁壘、“特保”等溝溝坎坎之后,如今又面臨著屢遭召回的窘境。頻繁的召回和警告已經使國內相關服裝出口企業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在經濟寒冬里不啻于雪上加霜。 在上述情境下,國內出口服裝業面臨的已不僅僅是能否贏利的問題,而是能否生存下去的問題。在金融危機的幽靈仍盤旋未去的當下,我們在繼續保持服裝出口份額的同時,服裝出口亦應避免召回事件的頻繁發生,以維護“中國制造”的尊嚴。 但在出口服裝被召回的問題上,我們必須理清一個核心的內容,即什么是服裝屢遭召回的主因?慣常的觀點是國內服裝在質量和安全性上達不到輸入國標準。但這也只停留在問題的表面,事實上,質量或安全問題背后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也就是我國出口企業與輸入國存在信息溝通不暢的問題。這一問題經過層層演化,最終造成目前的窘境。 服裝出口深陷召回“泥沼” 近年來,我國出口服裝一直深陷召回的窘境。進入2009年,伴隨著經濟危機的全球蔓延,被召回的尷尬愈發令人不安和恐懼。 其實,所謂召回是指將流入市場中的缺陷商品從流通市場和終端用戶手中回收的行為,而只要產品存在可能引發消費者健康、安全問題的都可被召回。 目前,由于各國召回的產品種類不斷增多,召回涉及國家的范圍不斷擴大,召回引起的損失也不斷擴大,這引起了國際市場、特別是產品出口國家的廣泛關注。在這些國家中,隨著其國民安全意識的加強,人們對紡織品服裝的安全消費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各國對紡織品服裝的召回也呈不斷增長的趨勢。 此外,更應該注意到,我國出口服裝的召回率遠遠高于其他國家。來自商務部的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前5個月,歐盟宣布召回的92項紡織服裝產品中,中國產品占據了65個名額,同比增長高達442%。其中,5月份歐盟共宣布召回18項紡織服裝產品,其中產自中國的產品占據了13項,占全部召回紡織服裝產品的72%。 在被歐盟召回的13項國產紡織服裝產品中,有12項是由于存在傷害危險,80%以上是因為小部件和繩帶不符合要求,特別是裝飾性的繩子,存在造成兒童窒息的危險。 事實上,歐美等國早已分別對嬰幼兒服裝制定了各類嚴格的法規對此進行監管。如歐盟的EN14682,就要求固定在服裝上的環繩/線圈收緊后,在服裝上突出的周長不能超過7.5cm;環繩/線圈平放時,在服裝上固定的兩點間的突出長度不能超過7.5cm;0~7歲(身高134cm以下)兒童服裝頭部和頸部區域,不允許有任何束帶或繩索;可調節搭襻的長度不超過7.5cm等。而這些標準,國內部分服裝出口企業竟不知曉,而一味按照自己的標準生產得不亦樂乎,最終落得個產品召回的下場也就在情理之中。 屢遭召回已非技術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