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累計實現內銷產值10532.47億元,同比增長9.42%,較2月底增速回升了2.79個百分點,行業內銷比重也由上年同期的77.07%提高到了80.03%,內需對行業企穩回升的拉動作用逐步加強。下半年,在紡織行業出口、投資、消費“三駕馬車”中,內銷增長是否仍然會成為亮點,成為拉動紡織行業經濟企穩回升的強勁動力?
內銷仍將顯現較強動力
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外銷萎縮,使一些企業不得不將產品轉為內銷,這種情況下半年仍將持續。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孫淮濱認為,內銷比重增長是通過國內市場擴容來消化的。內需作為行業發展支撐點的意義變得更加突出。另外,外銷型企業轉戰內需市場,也給國內品牌的定價體系與贏利能力帶來了一定壓力。但內銷比重提升的積極意義也非常明顯,這也是中國紡織工業不同于其他行業最明顯的特色之一,它讓我們在金融危機面前,擁有了更多回旋余地與空間。同時也應該看到,內銷比重提高加劇了國內市場的競爭壓力,內銷擴大并不表示紡織品消費和企業利潤也在同步增長。
不可否認,我國紡織行業是對外依存度較高的行業,大部分企業以做出口訂單,產品外銷為其主要的贏利模式。特別是加入WTO后,全球經濟一體化帶來機遇與壓力的并存,使國內紡織企業無論是體制上,還是經營機制上都顯得準備不足,對發生的變化顯得不適應。全球經濟危機爆發之前,這個問題還不明顯,但是隨著國外市場需求萎縮,訂單減少,首當其沖的是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受傷較重。可以說,中國紡織行業目前還是要“靠天吃飯”,而這個“天”正是國際市場。因此,國際市場何時回暖,某種意義上決定著中國紡織工業復蘇的時間和程度。
在這種情況下,發展內銷重任在肩,目前內銷比重提高到80%,還需要考量它的實際效果。企業是否贏利了?消費者是否得到了實惠?這些都是判斷內銷增長的標準。
位于北京前門大柵欄的瑞蚨祥綢布店是享譽海內外的中華老字號,去年,受危機影響,一夜之間外國人都不來了,生意一落千丈。瑞蚨祥總經理薛世翼告訴記者,國外客人減少了,國內客人就更重要了。瑞蚨祥一直是以面料為主,服裝為輔。為了吸引國內客人,瑞蚨祥在店內加強了現場服裝制作。據了解,為了突出瑞蚨祥的企業文化,前門瑞蚨祥店鋪大堂前70米被騰出來,布置成絲綢文化和企業文化展區。雖然收入有所損失,卻為瑞蚨祥帶來了大量的客流。僅今年春節初一一天就有10萬元的營業額進賬。從年初到4月,瑞蚨祥營業利潤已經超過了2008年全年。
正確處理消費與產能的關系
生產出來的紡織品是要消費的。產銷比應當大體保持平衡,經濟才能以一種平穩的態勢運行。消費是生產的“助產士”,沒有消費的增長,就沒有生產的發展。
提起紡織行業的產能,從來就有兩種截然對立的觀點:一種認為我國紡織行業盡管紗錠數已經突破1億錠,但是仍然有市場需求,廣大的農村市場和不斷增長的國際市場,完全可以消化龐大的產能。另一種意見認為,目前我國結構性矛盾仍然是產能過剩及需求不足,這是制約下半年乃至今后一個時期紡織企業效益提高的主要障礙。
剛剛公布的7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已經連續6個月實現負增長,這似乎發出一個信號:下半年國內消費,包括紡織品服裝的消費有可能持續低迷。有專家指出,重視消費和關注消費,盡快提升消費率是化解當前危機的良方。據一項調查,今年國內紡織行業過剩產能至少超過總產能的20%,隨著前幾年行業高峰時大量在建產能的陸續釋放,過剩產能的比重還可能更高一些。調查者認為,由于總需求并未全面啟動,在工業企業去年庫存基本完成后,產能過剩必將限制工業品價格,最終影響企業利潤增長,推遲行業復蘇的到來。
消費的增長取決多方面因素,比如收入的提高、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生活方式的轉變等,對于企業而言,能夠做到引導消費是至關重要的。目前,國內已有一些服裝品牌在努力引導消費。比如羅蒙公司的“成功好男人”理念,把穿西服定位為走向成功男人的第一步;北京白領時裝有限公司開創的新商業模式life-style(生活方式店),顧客可以邊購物邊欣賞音樂、看報、喝茶、品酒,還可上網。而“七匹狼”更是直接推出了“男士生活館”,為消費者提供了全系列的產品和著裝顧問等服務。可見,以消費作為載體,擴大產品受眾領域,是企業在危機影響下求變的一種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