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能否“轉”出艷陽天?
我國紡織服裝業對出口依存度很高,上半年外需嚴重萎縮的局面仍然在持續,紡織服裝出口總額始終處于下行狀態。然而國家擴大內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為出口主導型企業在內外銷之間尋找平衡點,提供良機。 在波仕曼的生產車間里,H&M品牌的女式風衣做工精良,Disney品牌的童裝公主裙繡花精湛,但是生產這些“洋品牌”的利潤遠不如波仕曼自主品牌的1件襯衣。 “內銷利潤比外貿高出2倍,而且內銷市場潛力很大。”高生平介紹,公司2009年還新開拓工裝市場,主動參加金融系統的制服招標,一舉將5家金融單位1400萬元的制服訂單攬入囊中,“上半年我們在外貿維持平衡的情況下,內貿銷售同比增長23%,納稅額也提高10%。堅持‘兩條腿’走路使生意左右逢源!” 實際上國內市場各項數據已經證明,內需對行業回升的拉動作用正不斷加強,已經成為紡織業增長的主要支撐力量。前5個月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內銷比重也由上年同期的77.07%提高到80.03%。5月國內衣著消費增速升至22.1%,超過全國零售總額增速21.6%的水平。 雖然內銷市場潛力巨大,專家卻指出,外貿轉內銷的風險和成本都很高,決不能投機。 “做出口主要需要訂單和工人,做內貿至少需要10個環節,資金、設計、品牌、渠道、營銷人才等缺一不可,即便有充分的準備,也必須經歷3-5年,才有可能成為1個成熟的零售商。”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主任、中國商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王耀說,“那種為應對國外需求下降,想搞投機,從國內市場撈一把的想法是絕對不可行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張小濟博士也注意到,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一些出口企業開始“轉身朝內看”,從內銷尋找出路。“如果企業把這個當作一種權宜之計,風險太大,不可取。如果企業準備充分,并制定長期規劃,或者是已經形成內外貿‘兩條腿’走路的模式,那么這種轉型才有成功的可能。” 轉型,政策淘金—— 堅持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高我國紡織工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在眾多企業家中,江蘇東渡紡織集團董事長徐衛民是最專心研究政策的1位。“2009年上半年公司內外貿收入、員工工資都是以2位數增長,效益是5年來最好的。主要是從政策里淘金,不斷轉型,早轉型早受益!” 政策鼓勵創新,他就投資研發出植物染料用于針織品的“秘方”,不僅申請專利,還實現利潤2000萬。由于東渡是全國唯一擁有此類新技術規模生產能力的企業,因此國際議價能力得到極大提升。“我說多少錢就是多少錢,否則不做。這樣可以從容優化市場、精選客戶。” 政策鼓勵節能減排,他又去做中水回用、熱能循環,舊包袱全部成為新財富,節約企業成本15-20%?,F在討論水價上漲,“走在前面”的徐衛民第1個支持,“那我的競爭力就更明顯,經濟效益比別人更大。” 政策鼓勵企業“走出去”,徐衛民經過研究,把貿易中心放在新加坡,使接單環節前移,企業訂單明顯增加;他又把制造工廠外移到柬埔寨、馬來西亞,海外員工規模達到6000人,國外銷售超過兩億美金,通過跨國配置資源,避免貿易摩擦,也提升利潤空間。 東渡只是眾多響應“轉型”號召的紡織企業之一。前5個月我國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實現利潤432.48億元,同比下降0.14%,但是降幅明顯收窄,其中3-5月利潤總額同比提高5.06%。“究其原因,關鍵是堅持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從整體上逐步實現從數量規模增長向質量效益增長轉變,提高行業核心競爭優勢。”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王天凱表示,將繼續鼓勵有條件的紡織企業在海外設廠,在主銷市場設立物流中心和分銷中心,提高對紡織產品終端市場的控制力,改善我國紡織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分配,實現銷售、研發、生產各環節在全球范圍內的優化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