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能否“轉”出艷陽天?
面對國際需求持續疲軟的市場陰霾,出口依存度很高的紡織業中仍然有32%的企業銷售總額增長11%以上。 盛夏,常州成業服飾有限公司的針織車間里,上百臺縫紉機嗒嗒作響,1批出口美國的純棉T恤正在趕工。“上半年我們出口美國的訂單同比增加1倍,成功化解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常州成業服飾有限公司生產經理朱銀美介紹,2009年1-6月公司出口訂單不降反升,總產值達8000多萬元,同比增加20%。 我國紡織服裝業出口依存度很高,產業恢復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國際市場回暖。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09年前5月由于外需嚴重萎縮的局面仍然在持續,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僅604.20億美元,同比下降11.13%,增速較上年同期回落26.44個百分點。 盡管如此,全行業規模以上的5萬戶企業中,仍然有32%的企業銷售總額增長11.28%,高出全行業平均水平9.85個百分點。為何一些紡織服裝企業能在需求疲軟的大環境下逆勢增長?這些企業化解國際金融危機的秘訣是什么?近日走訪成功“突圍”的服裝企業代表。 轉產,市場為王—— 調整結構不是一哄而上搞高端項目,中小企業“船小好掉頭”,要學會找市場空當 40天生產138萬件套裝的出口訂單,對于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的多數中小紡織企業而言,是一塊到嘴邊卻難以下咽的肥肉。 “很多原來只做中高檔服裝的企業,規模太小,不敢接單。只做低端的企業達不到質量標準,別人不敢下單。我們既有規模又有質量認證!”朱銀美所在的成業公司擁有800名員工,以生產短褲、睡衣和童裝等中檔產品為主,產品全部出口美日英3國,是典型的中小服裝加工企業。“有硬件只是第1步,關鍵還是要敏銳把握市場,及時‘掉頭轉產’。”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英國服裝市場迅速疲軟,美國中檔以上產品的銷量受到壓抑。成業果斷調整戰略,收縮英國“戰線”,讓生產線主攻美國中檔市場;同時自己加工原輔料,節省5-10%的成本以擴大利潤空間。2009年2季度公司訂單環比增加10%,調整策略初戰告捷。 “公司設備在更新,管理在革新,技術在創新,但是調整結構不是一哄而上都去搞高端項目,中小企業的優勢就是‘船小好掉頭’,能根據市場需求來迅速調整產品結構。”朱銀美介紹,成業公司也在進行產業升級,根據目前市場的復蘇情況,下半年將投入一半的設備和人工進行中高檔項目的生產研發。“下半年要生產夾克和羊絨大衣,2009年要達到2.1億元的經營目標,肯定沒問題!” 同樣善于“掉頭找漏”的,還有嘉興市志遠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嘉興毛衫商業協會會長徐偉。徐偉經營的羊毛衫是季節性非常強的服裝產品,又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僅依靠歐美傳統市場只能是坐以待斃,于是徐偉打起“反季節銷售”的主意。 “南北半球季節相反。我們2009年主動出擊,開發南非3家最大的超市,他們來到洪合鎮考察后一口氣簽下480萬件的訂單,正好是歐美市場的補充。”徐偉介紹,2009年以來公司訂單量同比漲30%,效益喜人,“服裝出口市場有很多機會,企業要善于‘查缺補漏’。” 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孫淮濱認為,在國際金融危機造成海外市場需求持續疲軟的情況下,我國服裝出口企業更應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生產策略,定位產品結構,這也是目前成功企業的主要經驗。 轉身,內銷挖潛—— 內銷利潤比外貿高出兩倍,但出口轉內銷不是權宜之計,投機很難 羽絨服只是冬季的生意嗎?江蘇波仕曼制衣有限公司的答案是否定的。 “為進一步開拓市場,公司從2009年4月份開始著手研發設計功能性羽絨服,顧客買1件羽絨服至少可以穿2季,”江蘇波仕曼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生平說。 據介紹,波仕曼公司出口與內銷業務比重約3:7,在2009年經濟形勢下,公司做足“拉動內需”的功課,針對內貿開發新產品,挖掘新賣點。現在公司主推的羽絨服可以分拆,秋天穿單夾克防雨抗風,冬天加上羽絨內膽防雪保暖。“9月就可以開始賣,銷售時間延長2個月,預計2009年內銷可以達到5000萬元,不會有任何庫存積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