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暴下 部分棉紡企業風景獨好
高效工藝:應量力而行 高效工藝曾受到不少企業的追捧,其目的是達到高產優質低耗。據筆者了解,發明高效工藝的人已離開原單位,據說該企業也不景氣,并未帶來應有效益。但有一個不爭的事實,國產清梳聯如按高效工藝生產,產量50千克/小時以上生條棉結50粒左右,短絨14%~15%。JC40S成紗千米棉結平均36粒,毛羽值平均4.4。然而,即使條干值再好,但對后道中高檔針織用紗來說無疑是條干指標質量過剩,毛羽及棉結指標差距仍大。國內大型優秀棉紡企業如安徽華茂、無錫一棉、華西紡織廠在生產高端紗時,均未采用重定量高效工藝。 現階段,我國紡紗器材還不太適合高效工藝生產,工程技術人員必須尊重科學,要做品牌高檔紗最多能做一時,達不到長期穩定。高效工藝在細紗機高倍牽伸下是否能做到毛羽少、紗疵少、棉結少,都需進一步進行技術探討。 點評:企業對高效工藝的應用視自身情況而定,要綜合考慮客戶對成紗各項指標的要求,不可過分夸大其效果,要全面客觀科學地評價。使用高效工藝對各種紡紗器材的材質、穩定性有更高要求,否則難以在生產過程中長期穩定運行。 產品升級:不可盲目 現在,產品升級換代有兩條路,一是進行局部技術改造,解決技術瓶頸;二是投資興建性能優異、可靠穩定的新一代紡紗設備。 第一種,在產品檔次定位后,如何找準技術改造切入點,以較低成本、優異技術方案一步到位。事實上,不少廠存在著技術改造前后不配套,要么前紡滿足不了成紗要求,要么細紗改造效果不好,或者因某部件、某器材性能不過關,最終產品仍然提高不了。這可能是企業的通病。第二種是全流程新建。然而,在當前紗錠總數突破一億錠、紗布產量趨飽和的情況下,很少有企業在上新項目時對國內外紡織品市場需求、風險防范等方面進行詳盡分析,對市場前景、售價、客戶群體、何時收回成本認真考慮。 點評:技改投入要根據產品結構、市場風險而定,切不可盲目上新項目。投入1%就要考慮99%的風險,沒有把握的事情不能去做。而且在上新項目時一定要廣泛聽取專家意見,分析利弊,投入產出何時回報要做到心中有數。 經營:向“精”要效益 一家底子甚厚的大型棉紡企業搞多元化經營,先后投資過家用電器、水產等。由于攤子越做越大,在此次金融危機的沖擊下,資金鏈出現斷裂,銀行貸款無力還清。這家企業雖然擁有國際上最先進的全自動紡紗設備,但并未研發出市場所需的高端新產品。面對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企業利潤空間越來越小。 點評:搞多種經營在一定程度上可規避企業風險,但攤子過大就難以做精。對不熟悉的行業更是如駕馭不住的野馬。各種產業重復性的粗放式生產極大地浪費國家資源。企業的資本運作應具備對現代環境認知、洞察與適應的能力。企業家既要有創新思維、敢于冒險的精神、務實的作風,又要具備良好個人品質與杰出管理才能。 營銷:要主動出擊 從虧損企業的共性來看,普遍沒有從戰略高度對發展方向作出正確定位,通俗一點說就是沒有“高人”指點,缺乏“職業經理”,企業對市場一般都是跟著感覺走。然而,市場不僅僅是要尋找,更要去研究分析、主動開拓,搶占高端,應隨時有危機感,應創建新的營銷理念。“賣出去”才是硬道理,有“賺高利潤的渠道”才能稱為營銷。華西紡織廠規模并不大,但憑借“華西”品牌,同規格的紗能多賺2000元左右。企業決策者應多傾聽專家意見,而不是剛愎自用。以上問題是當前棉紡企業中常有的普遍問題。 點評:一個企業老板沒有雄才大略、大智若愚、高瞻遠矚、胸懷寬廣、廣納百川的氣度就成就不了大事。任何人過于自信,盲目發展終將被市場懲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