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轉內銷困難重重 商務部調研醞釀新政
6月29日一大早,浙江臺州寶利特鞋業有限公司經理高瑩一早就來到南京國展中心,在300個洽談攤位間搜尋著采購商,走到大潤發超市的攤位前坐下后,迫不及待地拿出幾雙公司生產的出口童鞋樣品,就開始介紹起來。 不僅如此,拖著皮箱的、抱著床單的、拿著襪子的,還有滿場送礦泉水的,像趕大集一樣熱鬧的是外貿企業使出渾身解數推銷自己的產品。 這是商務部在第四屆跨國零售業集團采購會上特意為外貿商品打造的“出口轉內銷”洽談會,國內外220多家采購商和400多家外貿生產企業可以面對面進行洽談。 據悉,截至5月份,我國外貿出口已經是連續第7個月負增長。嚴峻形勢下,鼓勵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成為了商務部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商務部外貿司已對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做了詳細調研。”商務部產業流通促進中心副主任徐敏表示。 商務部部長助理房愛卿則透露,正在研究制定促進出口商品內銷的政策措施。 對接困難太大 高瑩對自己帶來的童鞋十分有信心,但一連談了幾家采購商后,有點泄氣,沒有想到的是,以往一天就要生產5萬雙、銷往世界各地的鞋子,如今想要進入到國內市場會這么難。 江蘇省南通曄德工貿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培基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出口日本訂單驟降,逼迫他開始考慮做國內市場。為了吸引買家,他還精心設計了產品宣傳冊;但是經過一個上午的洽談之后,并沒有簽下一份實質性的合同。 “拖鞋看起來質量確實不錯,但是價格有點偏高,不太適合國內消費者吧。”南京蘇果超市商品部一位總監對王培基表示,“我們可能一次要貨不會很多,但是要貨很頻繁,一般物流12天就要周轉一次,你們能保證及時配貨嗎?” 做了這么多年外貿的王培基從沒有想過這些問題,以前外銷都是買斷式的訂單,只要把貨一次發出,其余的他就不需要管了,但是進入國內超市好像要麻煩很多。 而啟東家和食品有限公司老板張曉純在與江蘇超越超市洽談時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我的原材料是季節性的,做國內市場還要增加庫存成本和風險,再加上進場費、資金周轉,進國內超市的費用太高了。”張曉純感嘆道。 在采購商看來,外貿企業似乎并不了解國內市場,而且大部分外貿企業并沒有自己的品牌,有的外貿企業甚至向他們提出——你們要什么樣的產品我們就做什么樣的產品。 上海百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采購部副經理鐘鵬慶向本報記者表示,外貿做產品,內貿做品牌,而很多外貿企業其實就是一個加工工廠;雖然目前對于出口轉內銷,國家和政府都急得不得了,但是如果外貿企業不轉變自身的觀念,是很難打開國內市場的。 商務部調研“阻力” “長期做外貿的企業進入內貿市場常常會出現問題,這是因為外貿和內貿的運營體系、管理機制和政策導向都是不一樣的。”徐敏介紹,“比如說,下訂單的規模問題、結算問題、渠道問題、品牌問題,這既需要外貿企業去努力適應和熟悉,也需要政府在內外貿體系對接上建立長效機制。” 而商務部舉辦的首屆外貿產品全國巡展既為企業搭建了平臺,又為政府下一步指導出口轉內銷提供了依據。 據了解,通過此次調研發現,很多外貿企業仍抱著守株待兔的心理,坐等客戶自己找上門;而一些外貿企業仍不習慣面對消費者,他們更愿意去接待客戶,接待買家,對銷售終端十分陌生,也不知道如何開拓國內市場。因此,如何指導這些外貿企業去轉變觀念,是下一步政策和企業都需要考慮的問題。 此外,外貿企業出口過程中都已經習慣享受出口退稅,這是做內貿市場不會有的,因此很多外貿企業也提出過國內增值稅稅率過高的意見。另外內銷市場結算方式也是很多外貿企業不習慣的,很多企業都表示擔心賬期周期如果拖得太長,會影響到企業的資金流。 在今年4月份的廣交會上,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表示,要消除出口和內銷在經營模式、交易結算方式等方面存在的諸多障礙,為出口商品進入內銷渠道提供便利。 商務部此次率先為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鳴鑼開道的做法,不但是外貿企業的首次嘗試,也為國家、政府下一步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了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