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紡織業上演重組序幕
回歸主業——做企業不是炒股票,踏實才能華麗生存 在紹興縣,徐茂根素以低調穩健著稱。紹興縣是全國乃至全球紡織重鎮,但在媒體報道中,浙江遠東化纖集團的見報率卻遠沒有“華聯三鑫”、“江龍印染”等企業高。而實際上,早在2005年,“遠東化纖”的銷售額就直逼100億元,一舉改變了紹興縣沒有大規模企業的歷史。這次,如果不是因為重組“華聯三鑫”,徐茂根和他的“遠東化纖”也許依然是“沉默的巨人”。 當然,對徐茂根而言,這是一次值得冒險的行動。此舉不僅可以延伸、提升“遠東化纖”的產業鏈,在當時一片恐慌的背景下,也是穩定紹興紡織業的壯舉。也因此,在得悉“遠東化纖”主導重組的消息后,紹興縣紡織業界一位資深人士在自己的博客上,直稱徐茂根為“紹興縣英雄”。 英雄不好當。低調的徐茂根很清楚重組“華聯三鑫”的難度。雖然“遠東化纖”在產業鏈上直接處于“華聯三鑫”下游,本身擁有年產80萬噸的聚酯生產能力,可以吃掉“華聯三鑫”三分之一的PTA年產量。但是,要完全消化體量與“遠東化纖”一樣巨大的“華聯三鑫”,在金融危機的險峻形勢下,難度與風險都不言而喻。 徐茂根為“華聯三鑫”找到了一條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戰略:回歸主業。這個戰略也很容易讓人想起坊間傳說:“華聯三鑫”的倒下就是因為不務正業,炒期貨巨虧所致。 去年10月24日,徐茂根帶著不到10個人的管理團隊,正式接管了“華聯三鑫”。從那以后一直到現在,徐茂根做的所有事情都為了實現一個目標:踏踏實實做好制造企業的本分——為市場供應質量可靠的PTA。 徐茂根主要抓了兩件事:管理和技改。 管理上,“遠東化纖”在安全生產、內部管理、勞動考核等方面的成功實踐,很快被搬到了“華聯三鑫”。對此,王汝棟認為,“華聯三鑫”原來的一套管理制度雖然也比較系統,但在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上卻有所欠缺,不夠細化,口號性的東西太多。新的管理制度實施后,加快了生產恢復的進度。比如新的獎勵制度,考核到每一個車間、每一個班組,執行沒幾天,員工的精神頭就大不一樣了。 技改這件事,徐茂根做得更加得心應手。王汝棟介紹說,在“遠東化纖”,技術創新、內部挖潛一直是一個傳統強項。接管“華聯三鑫”后,立即上馬了一個尾氣有機物回收的技改項目,現在已經投入了1500萬元,預計一年半后就可以收回成本。目前同時在做的技改項目還有殘渣回收和鍋爐產氣項目,另外,已經列入計劃的技改項目還有三四個。 而集中精力把主業做好,也是新中天集團接掌“江龍印染”后的戰略選擇。接手后,新中天集團投資2000萬元,對原來的生產線進行整理和維修,重新投產后的企業以生產軋染、浸染和印花針織為主,這些都是市場上的暢銷品種。“把主業做好,就不怕山崩地裂。”洪桂煥笑著說。 危機“魅影”——一場關于未來的重組 才剛剛開始 有一個問題,是讓人好奇而又不得其解的: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寒流中,為什么率先倒下的是“華聯三鑫”?為什么是“江龍印染”? 就規模而言,“華聯三鑫”與“遠東化纖”都是體量巨大的業內龍頭,但是后者卻在金融危機中接管了前者。如果說前者禍起期貨投資,那么,后者的戰線同樣拉得很長,產業涵蓋聚酯、滌綸紡絲、印染、房地產和熱電等。 “遠東化纖”為什么就沒有倒在危機中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