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額貸款公司有望“轉正”為金融機構 緩解紡企融資難問題
銀監會發布了《小額貸款公司改制設立村鎮銀行暫行規定》,成立3年以上且最近2年連續贏利的小額貸款公司將有可能轉制為村鎮銀行。這意味著2008年開始大規模試點的小額貸款公司,有望在兩年到三年后,從只貸不存的貸款公司(性質是工商企業)“轉正”為金融機構。據了解,現在已開業的583家小額貸款公司均未滿足轉制條件。此次明確給予小額貸款公司的轉制通道,意在規范小額貸款公司發展方向。 2008年,小額貸款公司在全國紡織產業集群地區大量涌現。這些公司多為當地的大型紡織服裝企業牽頭組建。如今,這些有望“轉正”的民間資本又能給依然處于“寒冬”中的中小紡織企業帶來多少希望呢? 解決紡企燃眉之急 “紡織業貸款難不是一朝一夕,因為行業平均利潤率低,不足3%。”無錫江陰一家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除了極少數上市公司和地方扶持的骨干企業,90%以上紡織企業貸款很難。這些企業在資金緊張時,主要靠大企業拆借。“紡織業貸款利息只有幾個點,而房地產業即便在低迷期也有十幾個點,銀行當然傾向后者。小額貸款公司雖然貸款利息要比銀行高一些,但畢竟是一個合法的貸款渠道,可以解企業的燃眉之急。” 除了簡化貸款手續,減少貸款時間,小額貸款公司的另一個好處就是抵押形式多樣。比如吳江絲綢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中信銀行盛澤支行,在交易所平臺合作推出倉單質押業務。對于這種貸款方式,復旦大學上海物流研究院院長朱道立認為,集群式企業融資,往往企業信用違約相關性大、固定資產同質性強,如果遇到倒閉則變現價值低,風險較大。“因此,傳統的以不動產為抵押的融資模式不適合集群式中小企業融資,動產質押融資則可以很好地控制風險。”朱道立表示。 “此次小額貸款公司有可能轉為村鎮銀行,意味著其未來有機會獲得金融牌照。”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杜曉山表示,“小額貸款公司是特殊背景下的產物,其‘只存不貸’的限定本身就存在弊端,南方不少小額貸款公司無錢可貸、面臨‘斷炊’的情況就能說明這一點。從某種意義上說,可以獲得金融牌照不僅是國家對農村金融的支持,也是小額貸款公司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必然。” 有了“轉正”的希望后,小額貸款公司有了更多的發展動力,對于處于困難中的中小紡織企業來說,無疑又是一個好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