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將穩定國內外市場列為產業調整和振興的主要任務中的第一條。市場是所有產業的立足點,更是民生產業的生命線。當前形勢下,內需市場對紡織產業的意義更加不一般。
市場是企業的根,不管是國內市場還是海外市場,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意味著機遇。中國紡織服裝業曾經在國際市場上所向披靡,然而金融危機的打擊讓我們發現,家門口的機遇也不少。
出口有阻礙船頭須調轉
2009年1~5月紡織品服裝出口588.52億美元,同比下降11.0%。其中,紡織紗線及織物出口220.29億美元,同比下降15.5%;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368.23億美元,同比下降8.1%。5月當月紡織品服裝出口123.06億美元,月同比下降14.7%。其中,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74.1億美元,同比下降13.7%;紡織紗線及織物出口49.0億美元,同比下降16.3%。
前5月我國紡織服裝出口下降幅度比外貿總體出口降幅少很多,主要原因可能是外需對紡織服裝產品有剛性需求。但是,出口仍為兩位數下降,顯示外需仍處在低迷時期,上半年出口難有轉機。
盡管今年元月開始,對美出口配額取消,歐盟解除中國紡織品監察機制;盡管美國商務部紡織品服裝辦公室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中國紡織品服裝在美市場占有率為35.91%,仍居第一位,然而,國際核心實體經濟需求仍然疲軟導致絕對數值的下降,讓中國紡企不敢多言樂觀。
海外市場如此艱難,調轉船頭尋找內銷機遇已成無可替代的選擇。
內需市場希望所系
《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促進國內紡織品服裝消費與擴大國內產業用紡織品的應用被列為穩定國內市場的兩個主要任務。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孫瑞哲判斷,中國紡織服裝產業有較強的市場潛力:2007年,中國人均纖維消費量14.6千克,比世界平均水平高34%,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北美地區人均纖維消費超過38千克,中國的近鄰泰國是19.8千克。
我國紡織產業發展地域不均衡,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國內市場發育也是東部地區遠比中西部地區發達,西部地區人均纖維消費量只有8.7千克。目前仍然存在的城鄉發展差距在紡織品服裝的消費上有明顯表現——2007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衣著支出為1042元,農村居民人均衣著支出為193.4元,前者是后者的5.39倍。城鄉經濟發展差距在不斷縮小,農村地區紡織品服裝的消費必將成為紡織品內需市場拓展的強大拉動力量。
產業結構方面,服裝、裝飾用、產業用三大領域纖維消耗中,我國產業用紡織品占15%,日本、歐洲、北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均已超過30%。
如是種種,已經讓國內紡企看到了內需市場的美好前景,江蘇、浙江、河北、山東許多產業集群地政府和紡織服裝企業開始調整戰略,主動開拓國內市場,尋找家門口的機遇。
看似簡單操作不易
讓行業振奮的《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不僅指出了開拓國內市場的方向,還列出了多條具體路徑:引導紡織企業大力開發新產品,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優化和創新商業模式,加強營銷網絡建設,減少流通環節;積極開拓農村市場,增加對邊遠鄉村的銷售,便利農民消費。
不過,對于企業來說,不可能每條路一一走過,開拓內需市場的岔道口前,必須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路去走。
今年春季廣交會上,武漢中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準備采購紡織服裝等商品,但是令公司副總經理張冬生苦惱的是,很多出口企業不愿意接受內銷訂單,理由是內銷訂單起訂量小,并且不能享受出口退稅,除非買方同意提高價格。張冬生當然不愿意接受這樣的條件,談了幾家都沒有談攏。
江蘇丹毛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濤介紹,丹毛幾年來的目標市場一直定位在西方發達國家,去年以來對內銷市場也重視起來,但是企業也有顧慮,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國內有些客戶誠信度不高,交易有風險;做慣出口的企業自身對市場的把握和了解不足,產品研發耗費更多精力;國內客戶購買力不如發達國家,產品價格下降。
這樣的事例并不少,出口企業轉內銷,內銷企業擴市場,站在通往“國內市場”的路口,還需擦亮眼睛看好前面的路,選擇合腳的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