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國品牌“孕婦裝”何以后來居上
國內的孕婦裝市場的春意盎然歸功于高比例的職業女性,她們對職業裝及外出服需求很大。據計生委統計,近些年來,中國每年出生人口約達1,600萬~2,200萬,相對于亞洲周邊地區,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已形成亞洲孕婦裝市場獨有的優勢。根據市場需求現況及未來發展的分析,中國的“大肚子經濟”將撥給孕婦裝市場50億元的潛在份額。亞洲范圍內,中國與日、韓孕婦裝市場的“PK”中,我國也以其眾多的職業女性數量占得頭一把交椅。日本的孕婦裝在亞洲起步最早,因居家婦女居多、生育率低,日本孕婦裝更多的優勢在于其無可挑剔的內著服或內衣,孕婦裝外出服發展并不強勢。同樣,韓國居家婦女居多,孕婦裝也以內著服或內衣為主,由于韓國4000萬人口基數小,孕婦裝市場發展也較弱。中國臺灣的孕婦裝發展較早,由于臺灣人口僅2300萬人,出生率低,每年出生人口僅相當于一個上海市的出生人口,而且臺灣商業區分散,孕婦裝市場已逐步萎縮。 我國孕婦裝第一品牌“十月媽咪”較早實現了孕婦裝與時尚女裝的接軌,成為該行業的“領頭羊”,并引來鄰國的尋獵者。在韓國女裝品牌及設計風格紛紛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的熱潮之下,韓國國內一些品牌代理機構卻希望將中國的十月媽咪孕婦裝品牌引進韓國。十月媽咪董事長趙浦坦言,已有5家韓國的品牌代理機構正在與十月媽咪談判代理的事宜。 生育文化:擠走歐美成熟品牌分食者 巨大的孕婦裝市場讓許多歐美孕婦裝品牌“眼紅”,他們帶著雄厚的資本和強勢的設計團隊準備進入中國來分食市場,結果是差強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東西生育文化的大不同,亞洲婦女一懷孕就受到家族極大的重視,還有坐月子甚至雙滿月等種種習俗。在穿著上,東西方婦女對孕婦裝的款式喜好也大異其趣,歐美懷孕婦女強調突出體態曲線為美,面料以彈性化纖面料為主,亞洲懷孕婦女則以含蓄遮掩為美,面料則以自然材質的棉類、麻類為主。 十月媽咪基于10多年來對東西生育文化差異的掌握,以及多年經營累積下來的東方婦女體形數據而獨立開發的專業版型,目前十月媽咪打造的都市自然主義是提倡以棉、麻、絲綢等親膚材質打造更精致的服裝風格,這與歐美采用化纖、萊卡等面料打造曲線美有本質上的不同。 打破迷思:孕婦裝性價比其實很高 辦公室白領張莉是懷孕7個月的準媽媽,張莉的公關管理工作需要她保持時尚職業的一面,已有3件孕婦裝的她在上個星期一口氣買了3件孕婦裝。婆婆對她的這一行為感到不理解,她認為她們那個年代沒有孕婦裝也“湊合”過來了,而且孕婦裝的穿著時間短,經濟效益不高。 可張莉卻不這么認為,她給筆者算了一筆賬:以一周換7件衣服考慮,她平均每季會為自己準備7件衣服,一季(按90天計)當中每件衣服平均穿了13次(天),而懷孕女性的孕期一般至少跨越3個季節,以每季購買3件孕婦裝算,每件衣服平均穿了30次(天)。以同一周期內穿著的重復密集度算下來,購買孕婦裝比一般女裝經濟效益高。 根據以上推論,每件孕婦裝的穿著時間相當于一般女裝穿著時間的2.5倍,也就相當于穿了2年半的概念,如果再加上孕婦生產后半年至一年內體態還無法穿回正常時裝,孕婦裝還可以繼續穿到體態恢復。假設再穿30次,就相當于一般女裝穿了5年的概念,這樣平均下來,孕婦裝的經濟效益其實高出一般女裝許多。 概念誤區:孕婦裝宜在哪里設柜 在國內,孕婦裝多半被劃分與嬰童產品同一樓層販售,但是十月媽咪認為孕婦裝其實更適合在內衣區設柜。 十月媽咪董事長趙浦說,基于10多年的銷售經驗累積以及對消費心理、消費習慣的分析,懷孕婦女的身體變化,首先是胸部的變化,因此準媽媽們的第一個需求就是購置內衣,尤其在懷孕前期,懷孕婦女基本還不會關注嬰兒產品,因此孕婦裝設在內衣區較為合理。據調查,懷孕6個月后婦女由于心理已做好調適,此時消費心態已從感性趨向理性,消費孕婦裝的能力也將受限,因此孕婦裝進駐內衣區,更能提早掌握消費生命周期及商機。 在歐美國家則將孕婦裝擺在百貨商場的女裝區銷售,單價比同級別女裝還高。在日本,孕婦裝的銷售區域則在內衣區。 隨著大量韓版女裝的引入,如果一位女士穿了件腰線過高的女裝,人們更多地會認為其是女裝的一種風格,而不會去考慮這是孕婦裝。孕婦裝的面料、舒適度是時尚女裝無法比擬的,新媽媽產后的體形還沒有完全恢復,時尚孕婦裝完全可以替代女裝延長使用壽命。因此,隨著產業的進步及高速發展,孕婦裝的設計已與時尚接軌,在中國也是豐腴女性服裝的代用品,未來市場潛力不可小歔。
|